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位於肩胛骨前面, 呈三角形。 起自肩胛下窩, 肌束向上經肩胛關節的前方, 止於肱骨小結節。 作用是使肩胛關節內斂和旋內。
一、疾病
肩胛下肌損傷臨床中常見, 因肩周炎而受累者亦多, 但因該肌位置深在隱蔽, 患者有症狀, 又不能準確地指出病變部位, 有人描述椎間“胸殼”下痛、肩胛骨裡頭痛, 醫生查體又不易找到痛點, 於是該病多牽延不愈而成慢性痼疾。
二、病因病理
肩胛下肌多因上肢突然內收、內旋而突然損傷, 或因長期持續上肢內收、內旋動作來回多次收縮、舒張肩胛下肌使起止點處腱纖維輕微撕裂, 小血管破壞。 因無突出症狀, 初期多不為人注意, 上肢的不斷運動而牽拉傷處, 使之不能很好的修復、出血、滲出日久機化粘連、結疤而致功能障礙。
肩關節前方疼痛、肩胛骨內酸痛不適較重。 肩關節內收、內旋疼痛, 患肢後背活動範圍縮小。 患者多習慣于活動肩胛骨。 按摩肩胛骨背面肌肉有膈靴瘙癢的感覺。
四、診斷
1.外傷史或勞損史、肩周炎病史。
2.肩胛下肌止點肱骨小結節處疼痛且有壓痛。
3.肩關節內收、內旋抗阻力實驗陽性。
4.肩胛骨肋骨面酸痛不適,5.患肢後背時疼痛, 被動使患肢做後伸運動可使疼痛加劇。
6.患者站立、彎腰位、患肢盡力後背、肩胛骨後翹時, 術者用手指沿肩胛骨脊柱緣向前外側摳壓, 肩胛骨的肋骨壓痛明顯。
五、肩胛下肌損傷怎麼辦
此症是由於受傷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留下的後遺症。
由於損傷造成局部氣滯血凝, 局部氣血運行受限導致炎症。 中醫理論認為:“形傷腫, 氣傷痛”, 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通則不痛, 痛則不通”的道理。 炎症不除, 氣血不通暢, 病痛始終存在。 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 則呈現越來越難治理的狀況。
治療此症可用中醫中藥活血化瘀、消炎生新的中醫外敷或者內治療。
更多詳情請參看《常見幾個部位跌打損傷及注意事項》、《淺談跌打損傷之熱敷與冷敷》、《從蔣介石死亡之謎談亟待加強的軟傷治療》及《探析軟傷的本質特性及其治療》等, 文中有不少病例可供參考, 相信對你有所啟發。
建議找當地中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