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減肥, 好不容易體重減下來了, 卻一直沒見瘦?可能你在減的是肌肉不是脂肪!這是一種錯誤以及不健康的減肥方法。 事實上, 減脂比減重更重要!不管是審美或是健康的理由, 維持良好的身體組成並減去身體多餘的脂肪要比體重減輕來得重要。 所以, 別再說要減肥了, 維持良好的身體組成才是正確的時尚觀念。
這些錯誤減重別再繼續下去!
坊間有很多強調快速瘦身的減肥方法, 從早期流行的三溫暖減肥、泰國減肥藥、節食減肥、代餐減肥、高蛋白減肥、雞尾酒減肥⋯⋯等等, 不勝枚舉。 這些不管是食品、藥品還是節食不吃的減肥方法事實上都有健康上的風險。 它們也許可以瘦得很快, 但也很容易就複胖回來。
體重減輕但體脂率不變?
體重減輕如果是因身體肌肉減少, 骨質不足所產生的結果, 這也是不當的減肥。
肌肉對身體的支撐可以保持平衡, 讓人輕鬆應付各種姿勢的改變, 當身體肌肉不足時, 支撐力也跟著變差, 容易出現腰酸背痛、加重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的問題, 年齡越增長, 越要顧慮肌肉量的保持, 因此評估減肥的成果除了要看脂肪減少的重量, 也應該評估肌肉維持或增加的重量。
節食
不當的飲食, 會使得身體營養素缺乏, 特別像是節食減肥, 由於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 且蛋白質攝取不足造成身體原本的蛋白質分解, 讓肌肉組織嚴重流失, 導致免疫力下降, 甚至可能造成器官萎縮, 這樣的減肥效果是無法持久的。
減肥藥
利用藥物減肥的健康風險更大, 特別是非法的減肥藥, 像是過去很流行的泰國減肥藥, 當中就含有芬他命、瀉藥、利尿劑、甲狀腺素等成分, 在2003年之前美國FDA 尚未禁止麻黃素使用在減肥食品中的時候, 許多人在美國超市就可以買回一堆含有麻黃素的減肥食品,
想要正確減肥, 必先瞭解“熱量”與“代謝”
什麼是熱量?熱量是讓身體有功能的一種能量表現, 我們每一分每一秒的呼吸、心跳、思考、動作都是藉由新陳代謝產生熱量來完成。 身體必須獲得足夠的熱量, 長時間熱量攝取不足, 會讓身體組織耗損終致死亡。 但是過多的熱量攝取會導致肥胖, 最終也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身體1公斤的脂肪組織中大約含有85%的脂肪, 其他15%是水分和少量的蛋白質, 因此可計算出身體形成1公斤的肥肉需要累積大約7700大卡的熱量(1千克脂肪組織× 85 %×9=7650 大卡)。 曾經有人問說:“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很快的發胖, 在短時間內變瘦卻是很難?”答案是對一般人而言, 身體多累積7700大卡的熱量十分容易,好比珍奶茶配炸雞是很多人下午茶的選項,殊不知喝1杯700cc的珍珠奶茶,大約600大卡,1支炸雞腿大約300大卡,只要吃8 ∼ 9次就可以累積7700大卡了。若是再去吃一餐自助或是喜宴,累積熱量的速度就更快了,一道一道慢慢吃,只要吃10 道菜,保守估計一餐的熱量就將近2000 大卡,往往超過我們一天所需。
身體每天把熱量消耗在基礎代謝、身體活動和攝食生熱效應上。而身體維持最基本的生命現象如呼吸、心跳、體溫與各器官功能所需的熱量就是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的高低與身體組成有直接關係,肌肉量較多的人,基礎代謝率較高。基礎代謝率在18 ∼ 25 歲時會達到高峰,25 歲之後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每10年大約減少5∼10%,減少的程度會與個人肌肉量流失有關。
維持理想體重遠勝於不斷減肥
很多人減肥失敗是因為對自己攝取的食物熱量估算錯誤,特別是在減輕部分體重之後,因為體重減輕了,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改變,熱量消耗降低,所以在減肥過程中會出現所謂的“平原期”,這時候體重不容易下降,這是身體適應新的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調適期。
平原期和減重期會交替出現,體重下降的曲線會像階梯般,緩和的減輕體重,可以使身體代謝穩定,較不容易複胖。體重減輕後熱量消耗會減少,飲食的熱量攝取也要跟著減少,許多人沒有在減肥期間學會計算自己適合的熱量,導致瘦下來沒多久,飲食又恢復到減肥前的模式,體重當然會恢復到跟先前一樣重,或者更重。
理想的減肥結果是脂肪減去最多,水分、蛋白質少量流失。但若是不當減肥,讓瘦肌肉組織的水分、蛋白質流失太多,一旦複胖增加的體重又是脂肪,使得身體組成不良,代謝率下降,再繼續減肥,將再度複胖,惡性循環,越減越胖。因此好的減肥方法應該是一種容易執行並可以持續的方法,讓好不容易瘦下來的體重可以好好維持。
身體多累積7700大卡的熱量十分容易,好比珍奶茶配炸雞是很多人下午茶的選項,殊不知喝1杯700cc的珍珠奶茶,大約600大卡,1支炸雞腿大約300大卡,只要吃8 ∼ 9次就可以累積7700大卡了。若是再去吃一餐自助或是喜宴,累積熱量的速度就更快了,一道一道慢慢吃,只要吃10 道菜,保守估計一餐的熱量就將近2000 大卡,往往超過我們一天所需。身體每天把熱量消耗在基礎代謝、身體活動和攝食生熱效應上。而身體維持最基本的生命現象如呼吸、心跳、體溫與各器官功能所需的熱量就是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的高低與身體組成有直接關係,肌肉量較多的人,基礎代謝率較高。基礎代謝率在18 ∼ 25 歲時會達到高峰,25 歲之後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每10年大約減少5∼10%,減少的程度會與個人肌肉量流失有關。
維持理想體重遠勝於不斷減肥
很多人減肥失敗是因為對自己攝取的食物熱量估算錯誤,特別是在減輕部分體重之後,因為體重減輕了,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改變,熱量消耗降低,所以在減肥過程中會出現所謂的“平原期”,這時候體重不容易下降,這是身體適應新的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調適期。
平原期和減重期會交替出現,體重下降的曲線會像階梯般,緩和的減輕體重,可以使身體代謝穩定,較不容易複胖。體重減輕後熱量消耗會減少,飲食的熱量攝取也要跟著減少,許多人沒有在減肥期間學會計算自己適合的熱量,導致瘦下來沒多久,飲食又恢復到減肥前的模式,體重當然會恢復到跟先前一樣重,或者更重。
理想的減肥結果是脂肪減去最多,水分、蛋白質少量流失。但若是不當減肥,讓瘦肌肉組織的水分、蛋白質流失太多,一旦複胖增加的體重又是脂肪,使得身體組成不良,代謝率下降,再繼續減肥,將再度複胖,惡性循環,越減越胖。因此好的減肥方法應該是一種容易執行並可以持續的方法,讓好不容易瘦下來的體重可以好好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