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容 » 護膚

皮膚血管瘤 醫學美容解析

本病是起源於皮膚血管的良性腫瘤, 多發生于嬰兒或兒童。 多見於頭、頸部皮膚, 但粘膜、肝臟、腦和肌肉等亦可發生, 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現, 以枕部的鮮紅斑痣最常見。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及分型

1.鮮紅斑痣: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 表現為一或數個暗紅色或青紅色斑片, 邊緣不整, 不高出皮面, 壓之易褪色, 頭頸部多見、常在出生時出現, 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 發生於枕部及額部或鼻樑部者可自行消退, 較大或廣泛的病損常終身持續存在。

2.毛細血管瘤:又名草莓狀痣, 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鮮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
壓之不褪色。 好發於頭頸部, 通常不在出生時出現, 而是在出生後數周內出現, 數月內增大, 生長迅速, 甚至可達數釐米。 大多在1歲以內長至最大限度, 以後可自行退化, 數年內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海綿狀血管瘤:損害一般較大, 自行發生, 在原有毛細血管瘤處發生或位於皮下, 呈圓或不規則形, 可高出皮面, 呈結節狀或分葉狀, 邊界不太清楚, 質軟而 有彈性, 多呈淡紫或紫藍色, 擠壓後可縮小, 表面皮膚正常或與腫瘤粘連而萎縮。 出生時或生後不久發生, 好發於頭皮和面部, 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

海綿狀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減少症和紫癜, 主要發生于嬰兒, 偶見於成人, 是一種嚴重類型,
約1/4病例死於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惡變。

二、病理診斷

1.鮮紅斑痣:組織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擴張的毛細血管及成熟的內皮細胞, 但無內皮細胞增生。

2.毛細血管瘤:可見增生的毛細血管及大而多層的內皮細胞, 在某些明顯增生區域內, 管腔小而不清楚, 以後發生纖維化。

3.海綿狀血管瘤:見廣泛擴張的壁薄、大而不規則的血管腔, 甚似靜脈竇, 內皮細胞很少增生, 其外膜增厚, 形成纖維性厚壁。

治療方法

嬰兒特別是毛細血管瘤或海綿狀血管瘤, 早期可不予治療, 觀察數年, 如不消退, 影響功能或美容時可選擇適當的治療。

1.硬化劑:適用於小血管瘤, 常用硬化劑為5%魚肝油酸鈉溶液或1%-10%柳酸鹽溶液, 將其注射於血管瘤底部,
每週或隔周1次, 每次0.1~0.5ml, 需數次後見效。

2.手術切除:適用於較大的血管瘤或內臟血管瘤。

3.冷凍療法:液氮冷凍。 根據血管瘤的大小和形狀, 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4.鐳射療法:銅蒸氣鐳射及氬離子鐳射對鮮紅斑痣效果較好。

5.放射治療:如X線照射, 可試用治療鮮紅斑痣或毛細血管瘤。

6.小兒血管瘤如生長較快者可用皮質激素治療。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