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股市火爆之機,
許多商業銀行從去年起陸續推出了花樣繁多、結構新穎的本外幣股票掛構型產品,
預期收益率也一路攀升。
但部分超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暗伏玄機”,
實際收益與最高預期收益可能差距巨大。
如某銀行推出了與香港恒生指數掛鉤的美元理財產品, 期限18個月, 最高預期累計收益率50%, 折合成年化收益率有33%。 即使一年半後人民幣升值 10%, 扣除升值幅度, 美元累計收益率也有40%。 這樣的投資回報自然令人動心, 讓我們先分析一下50%收益率是如何獲得的。
根據該產品介紹, 預期收益率=(恒生指數最大漲幅的絕對值+最大跌幅的絕對值)* 20%,
如果投資者要獲得50%的最高預期收益率, 則必須指望恒指在18個月內的最大漲幅絕對值+最大跌幅絕對值等於或者超過250%。 換句話說, 恒指在18 個月內波動幅度的絕對值必須超過250%。 許多對股市稍微有點瞭解的投資者這個時候應該恍然大悟了, 18個月內股市波動幅度的絕對值超過250%的概率可 能跟中福利彩票頭等獎的概率差不多。
回顧恒指近10年的歷史紀錄。 之所以選取這一段時間是因為1997年金融危機前後, 香港股市的波動巨大, 應該比較具有參考性。
恒生指數近10年的歷史紀錄
從上表資料我們可以看出, 雖然曾經有過漲幅超過125%的時段,
或者, 我們現實地調低預期。 假設18個月內, 恒生指數的漲幅絕對值為50%, 跌幅的絕對值50%, 那麼按公式計算折合成年化收益率為13.3%。 再假 設人民幣一年升值幅度5%, 扣除升值幅度後的年化收益率是8.5%, 還算可以。 但是, 就目前香港經濟發展比較平穩、健康的情況看, 未來一年半中股市波動幅 度達到100%的可能性也極小。
綜上所述, 面對超高收益理財產品, 投資者更要謹慎。 不能只聽信行銷人員的推介, 最好自己先做些研究, 諮詢專業人士, 這樣才能令自己的投資更加明智。 從 另一個角度來看, 商業銀行有責任設計符合市場預期、科學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