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養心的十個境界?

一、靜心

心靜是養生之根本。 心靜則百病息,心亂則百病生。 心常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遇事不急不躁,想得開,順其自然,心平氣和,心情恬淡平靜。 通過長期修煉后定能達到“心如止水”的高境界。  

二、寬心

經歷坎坷的中老年人,心胸要像大海一樣的寬闊,因為大海能容納百川。 遇不順心事時要想得開,不氣不愁,不動肝火,胸襟豁達坦蕩,自我化解煩惱。 寬心能融化心頭的怒火,驅散愁云。 寬容他人,也善待了自己。 寬容能使生活中的苦辣甜酸轉化為五彩繽紛的快活樂章。  

三、清心

道家講究“清心寡欲致長生”。

古圣先賢教導人們:君子要有“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雅境界,心清如水,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就會自得其樂,心情經常處于愉悅的狀態中。 “六根清靜”也是一種高層次的清心境界。  

四、忍心

古人說:“忍為高,謙受益”。 要想自己快樂長壽,要做到凡百事忍為上,寬宏大度,不傳播流言蜚語,不思謀報復,不鉤心斗角,對內做到家庭和諧,對外搞好人際關系。 容忍大度,樂在其中。  

五、用心

古人說:“心之官,思也。 ”“用心”即是用腦。 腦越用越聰明,不用則必然退化。 就以老年人不能養尊處優,無所事事,而要多用腦,多學習新技能,對新鮮事物要有興趣。 多讀書多看報刊,多一些興趣和愛好,如:書畫、吟詩、下棋、唱歌、跳舞、養花、釣魚、集郵等,特別要強調“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

一個人身體健康,很少得病,他的心情自然會快樂。 可以練武術、練氣功,通過多種文化娛樂活動可陶冶情操,達到身心康泰。  

六、童心

老頑童“童心常在”,無憂無慮,不知老之將至。 童心也包括“赤子之心”。 老年人應當“童心常在,童趣常存”,與孫輩逗玩,逛馬路,遛公園、疊積木、放風箏,更時尚的是與兒孫輩在電腦上打游戲……含怡孫輩,享受天倫之樂。  

七、愛心

愛心分為“狹意之愛”和“廣義之愛”。 前者是指家庭之愛:夫妻之間要以忠誠和愛心相伴。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又道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即是此理。 家庭和睦,互敬互愛,互諒互信,取長補短,溫馨歡樂,健康長壽。  

而“廣義之愛”是大愛,是比家庭之愛、親人之愛更高層次的愛,如:愛祖國、愛人民、愛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愛一切勤奮勇敢善良的人。

 

八、善心

古人說“為善如逆水行舟”,又教育人們:“勿以善小而不為”。 與人相處善良正直,心地坦蕩,助人為樂,不僅百事無憂,而且心曠神怡。 念人之長,諒人之短,揚人之長,補己之短,和諧人際關系,“施恩于人不求回報”,會使你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喜悅。  

九、信心

對國家、對社會發展,對未來美好生活應充滿信心,什么困難都能克服,什么疾病都能治療,信心能產生強大的生命力,你若能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對自己的壽命有堅強的信心,并按“中華傳統養生學”的法則和方式去實踐,有了這個“精神支柱”,你就能無憂無慮地度過每一天,你就一定會健康長壽,壽享天年。

 

十、恒心

恒心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更是長壽的必備條件。 比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堅持經常運動以增強身體。 不論做什么事,都必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獲得成功的喜悅。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