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兒科在一家綜合性醫院里是必不可少的科室, 兒科護理工作同樣十分重要, 一個孩子生病, 一整個家庭都會受到牽掛, 在兒科病房不難見到五六個家長圍繞在一個患兒身邊照顧的情景。 為此, 新城兒科護理工作開始創新轉變, 將以前“以患者為中心”, 改成現在的“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不斷創新服務措施, 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 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全面負責患兒的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飲食、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 為患兒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
2、開展多項活動, 豐富患兒住院生活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 但也很怕打針吃藥, 兒科病區的護士們為解決這一“頭痛”的問題, 想出一個辦法, 就是在住院的患兒中開展評選“勇敢小戰士”稱號的活動, 只要每天打針時勇敢不哭的患兒, 都可以得到護士送來的獎品, 一張小貼畫、一個小玩具……此活動讓很多患兒“變”的勇敢。
生病住院了, 沒法和小伙伴們一起過生日了, 怎么辦?在新城分院兒科病房, 這個愿望是可以實現的, 該病區會為住院的患兒過一次“特殊”的生日, 給當天生日的患兒送去禮物并唱生日歌為其慶祝。
除此之外, 病區還會定期舉辦“共讀書、齊勞動”活動, 讓患兒在住院期間不再對陌生的環境膽怯,
3、注重專科護理質量提升
孩子的血管又薄又細, 是最難輸液的, 為了減輕患兒痛苦, 閑暇之余, 護士們就對著模擬器苦練穿刺技巧, 10遍、幾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熟練的一次性穿刺成功, 才肯休息。
孩子是高發意外情況的群體, 為提高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及科學應對能力, 病區護士積極參與急救培訓, 做到遇事冷靜, 做事果斷專業。
4、建立“育兒互助”微信群
患兒自我護理及控制能力低, 疾病的管理主要依靠家庭成員, 家庭對疾病的管理狀況直接影響患兒的生存質量。 為此, 新城分院兒科病區創建微信公眾號:科學育兒, 并建立育兒互助微信群。
5、開展“微笑之星”評選活動
根據護理工作性質及優質護理要求, 不斷提高護理滿意度, 科室開展“微笑之星”評選活動。 每月根據滿意度問卷調查、服務現場督查、病人訪談等形式評選出“微笑之星”, 進一步督促優質護理工作, 完善優質護理服務。
6、優化出院帶藥標識
有些患兒出院后需要服用藥物繼續治療, 用水筆書寫服藥時間及劑量, 會導致家中老年人或文化層次低的看不清楚, 帶來麻煩, 針對這一現象, 新城兒科病區用以圖代字的方式提高其服藥依從性, 如早上服用即畫一個剛初升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