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瘦身塑形

肥胖癥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哪些關系

長期以來, 大家有一個概念, 胖不就是因為吃的多, 喝的多導致的嗎?實際上肥胖癥的原因遠比這要復雜。 胖與瘦不但與飲食有關而且與情緒有密切的關系。 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資料, 該大學曾進行一次“半饑餓試驗”。 36名受試者, 每天吃半飽, 170天后不但體重下降, 而且大多數變得態度冷漠, 精神抑郁, 厭于社交, 容易激動, 有人甚至喪失自尊心, 產生自卑感, 被叫做“半饑餓性精神神經癥”。 筆者還看到過一個病人, 就是因為減肥患了貪食癥。 這是一個19歲的女大學生, 其實人并不胖, 她卻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很胖,

一定要減肥。 從開始的不吃東西變為后來猛吃東西, 自己想控制都控制不了, 一餐吃了8個包子, 實際上她不想吃了, 吃得胃都漲痛, 可她還要吃下去, 最后得了個貪食癥。 吃完后再嘔吐, 后來又患上了憂郁癥。 這就是因為不適當的減肥引起的心理障礙。

臨床發現某些肥胖者, 是由于情感需要未獲滿足, 而一食物來補償, 結果吃得過多, 肥胖成疾, 叫做“情感饑餓”心理狀態者。 俗話說“心寬體胖”, 可見人們早已注意到影響胖瘦的心理因素了。

對孩子而言, 肥胖與否更有一個社會心理因素問題, 如果家長認為肥胖癥是美, 就很難是該孩子的體重減下去。 從小孩1歲到4歲, 家長如不適當加以指導, 小孩吃的多就長得胖,

家長還大加贊許, 孩子就會在這種不適當的鼓勵下多吃東西而長成胖墩。 在家長鼓勵下, 孩子吃多了, 胃也撐大了越大越吃, 越吃越大, 形成了互為因果, 相互促進的惡性循環, 隨之胃分泌的酶也增多, 體內的胰島素的分泌也越來越多……最終這將造成消化液、消化酶的水平很高, 使這個人習慣多吃, 如果再不運動, 就容易長胖。 過去的觀點, 吃好就是身體好。 現代醫學認為, 吃的好并不等于身體好。 要使所有家庭對肥胖的害處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控制飲食并進行教育。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觀察到以下情況:疾病或手術后發生肥胖, 轉學調換工作后肥胖, 結婚、分娩、閉經后肥胖, 輟學、處分、時以后肥胖,

戒煙、禁酒后肥胖, 這些情況都可導致心理失去平衡, 這是人們就會下意識地想法消除上述不良情緒, 往往會采取過量攝食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況。 據此, 有些國外學者認為, 攝食有滿足欲望、緩和緊張及安定情緒的作用, 所以一些失去心理平衡的人, 可由于無意識的過量攝食而肥胖。 心理因素致肥主要是通過影響人體熱量的攝取和消耗而起作用。

因此, 大家要增加對肥胖癥和精神心理因素的關系重視程度, 這對我們闡明肥胖癥的原因, 和有效的控制肥胖癥有非同小可的臨床意義。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