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 大家有一個概念, 胖不就是因為吃的多, 喝的多導致的嗎?實際上肥胖癥的原因遠比這要復雜。 胖與瘦不但與飲食有關而且與情緒有密切的關系。 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資料, 該大學曾進行一次“半饑餓試驗”。 36名受試者, 每天吃半飽, 170天后不但體重下降, 而且大多數變得態度冷漠, 精神抑郁, 厭于社交, 容易激動, 有人甚至喪失自尊心, 產生自卑感, 被叫做“半饑餓性精神神經癥”。 筆者還看到過一個病人, 就是因為減肥患了貪食癥。 這是一個19歲的女大學生, 其實人并不胖, 她卻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很胖,
臨床發現某些肥胖者, 是由于情感需要未獲滿足, 而一食物來補償, 結果吃得過多, 肥胖成疾, 叫做“情感饑餓”心理狀態者。 俗話說“心寬體胖”, 可見人們早已注意到影響胖瘦的心理因素了。
對孩子而言, 肥胖與否更有一個社會心理因素問題, 如果家長認為肥胖癥是美, 就很難是該孩子的體重減下去。 從小孩1歲到4歲, 家長如不適當加以指導, 小孩吃的多就長得胖,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觀察到以下情況:疾病或手術后發生肥胖, 轉學調換工作后肥胖, 結婚、分娩、閉經后肥胖, 輟學、處分、時以后肥胖,
因此, 大家要增加對肥胖癥和精神心理因素的關系重視程度, 這對我們闡明肥胖癥的原因, 和有效的控制肥胖癥有非同小可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