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的原因
夏季天氣高溫悶熱, 空氣濕度大, 人們會感覺到非常悶熱。 中醫提示在這樣的環境下, 你的體內就會堆積濕氣,
中醫認為,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等作用, 特別適合養生。 經常艾灸相應的穴位, 可祛除體內濕邪, 更能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 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 濕邪就會成為致病因素, 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濕邪通常分外濕和內濕, 無論哪種濕邪, 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症狀, 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症狀。 艾灸以下五個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
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
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位於腹部正中線,
臍上4寸處。
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小腿前外側, 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
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
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
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
每日艾灸15分鐘。
外膝下3寸,
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1、頭部沉重四肢乏,
濕性重濁,
其特點就是沉重,
失眠,
記憶力下降,
易怒,
煩燥。
2、當你的口中如果出現發黏舌苔膩的感覺時候,
感受濕邪,
其實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了。
3、胸腹脹滿小便不暢,
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
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
脾胃功能失常。
濕邪停于下焦,
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4、下肢浮腫便溏瀉,
常表現為下肢浮腫,
朝輕暮重,
大便不成形,
而且粘滯,
便完後感覺不爽。
5、腳縫癢,
起水泡甚至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