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感覺到壓力、焦慮或沮喪的時候, 就本能地想吃東西, 這是人生理上的自然衝動。 事物會影響人腦某些自然化學物質的合成, 這些化學物質對人的情緒和心理機能具有穩定作用, 這是營養科學早已確認的事實。 這種時候我們往往想吃些餅乾、蛋糕、糖果或冰淇淋等所謂的“安慰食品”。 這樣的食物對許多人就好比抽煙、吸毒、酗酒那樣難以抵制, 像上了癮似的控制不住, 從而導致體重增加、身體嚴重走形甚至自尊嚴重受挫等副作用。 當你時常暴飲暴食或飲食不當以麻醉自己時, 導致的將是更大的內疚、焦慮和壓力,
怎麼解決?
生活中很少會有風平浪靜的時候, 因此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對付壞情緒, 採取相應的措施, 別再讓自己自暴自棄地暴飲暴食, 讓身材失控啦。
先檢查情緒
多達50%的超重者用食物緩解生氣、壓力和失望等情緒,
讓我們先進行一個情緒調查, 你的答案必須絕對誠實。 你會發現情緒對你的飲食行為的驅動力有多大。 比如:無聊的時候你是否總想吃零食?即使不餓, 你是否也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吃東西?當你鬱悶的時候想不想吃點什麼?你會用吃打發孤獨的時光嗎?當你為某件事擔心時, 會不會想吃東西?遇到離婚、失業、生病或夢想破滅這樣的傷心事, 你是靠吃渡過難關的嗎?就算不餓, 你是不是也要吃東西?你是否覺得吃是為了放鬆自己、緩解壓力?你有沒有覺得雖然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 可還是吃得太多了?
對於以上問題, 如果你的大部分答案為“是”, 你便很可能受到情緒飲食的嚴重困擾。 不管有沒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學會控制思維
停止這種行為的關鍵在於你自己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這些事情, 你自己是否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我們很多的思維方式是通過個人的“篩檢程式”形成的——包括我們的個性、態度、觀點和信念, 是我們內在的篩選工具, 對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對世界有什麼反應都有影響。 “篩檢程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以往經歷的產物, 它對我們如何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而這些解釋反過來又將決定我們對生活的反應。 所以, 壓力對一個人可能如臨大敵, 成為一個無法駕馭的龐然大物, 而對另一個人則是種動力, 進而轉變為一次機遇。 回避而非積極有效地緩解壓力,
還有一種“篩檢程式”叫“否認篩檢程式”, 它產生的煩惱和壓力超乎人的想像。 比方說, 你認為肥胖只是個外形問題, 你堅決否認肥胖症會帶來健康問題。 或許你正因為飲食失控而嘔吐, 你對自己說,
“否認篩檢程式”比較危險, 因為它掩蓋身體的真實情況。 生活在否認中, 你可能就像一個不讓排氣的高壓鍋, 所有的壓力都憋在裡面, 直到鍋蓋打開或被頂開, 若處理及時可能會使問題得以解決。 如果你仍舊通過“否認篩檢程式”看待飲食問題, 那你就是聽任自我欺騙控制自己的行為。
另外還有一種“篩檢程式”被稱作“自動思維”。 假設家裡有人批評你, 其實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 像“他們從來不贊成我”, 或“他們就是不接納我這個人”, 這類自動思維已經在你腦子裡不停運轉。 覺得受到傷害, 作為回應, 你甚至沒在意自己已經挖了一大勺冰淇淋送到嘴裡。 在感覺受傷害之前,總有一種消極的想法在你腦子裡一閃而過,這種消極想法早就紮根在你心裡。當受到家人批評時,這些蠢蠢欲動的想法就迅速出現,速度之快,以至於你根本沒意識到它們對你行為的影響。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想法其實可以被質疑,得到控制,最後得以改變。你可以通過改變思維方式,改變感知和行為方式。
這面這6種方法讓你避免情緒化飲食
1.分清生理和心理饑餓。
在暴飲暴食前,問問自己到底是身體餓了還是心理餓了。生理饑餓感是逐步形成的,往往有胃痛或“咕咕”作響、胃中空虛、頭痛、疲勞、體力不支等表現;而心理饑餓感是突然來臨的。
2.把心思從吃上暫時移開。
想吃東西時,嘗試讓注意力分散10分鐘。不妨列一份既能讓雙手保持忙碌,自己又感興趣的活動清單,貼在冰箱門上。研究發現,織毛衣、十字繡等編織活動能讓人把注意力從吃上轉移走。此外還包括讀書、繪畫、下棋、健身、化妝或修指甲、散步或騎自行車以及在廚房之外的房間給親友打電話等。
3.經常小口喝水。
口渴有時會跟饑餓感相混淆,因此,暴飲暴食前要排除是否脫水。可以在身邊放杯水,不時喝上幾小口,就能產生飽腹感。喝紅茶也有幫助。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喝紅茶能降低皮質醇(引發壓力感的激素)水準,進而降低對食物的渴求。
4.準備點低糖食物。
即食燕麥粥、即溶番茄湯、全麥餅乾、烤紅薯等食物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較低,卻能提供與麵包、餅乾相似的心理滿足感,能滿足對情緒化飲食的迫切需要。
5.想想不健康的食品成分。
餅乾含有色素和香精,醃制類的火腿腸含有亞硝酸鹽,烤肉含有致癌物……想到這些成分,你還有食欲嗎?新鮮的低糖果蔬才是最好的零食。
6.讓心情平靜下來。
對付情緒化飲食最好的辦法還是安定心神,不妨試試放鬆訓練、寫日記、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法。如果這些方法效果不佳,就要警惕是否存在抑鬱、焦慮等問題,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説明。(參考網站:聞康)
在感覺受傷害之前,總有一種消極的想法在你腦子裡一閃而過,這種消極想法早就紮根在你心裡。當受到家人批評時,這些蠢蠢欲動的想法就迅速出現,速度之快,以至於你根本沒意識到它們對你行為的影響。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想法其實可以被質疑,得到控制,最後得以改變。你可以通過改變思維方式,改變感知和行為方式。
這面這6種方法讓你避免情緒化飲食
1.分清生理和心理饑餓。
在暴飲暴食前,問問自己到底是身體餓了還是心理餓了。生理饑餓感是逐步形成的,往往有胃痛或“咕咕”作響、胃中空虛、頭痛、疲勞、體力不支等表現;而心理饑餓感是突然來臨的。
2.把心思從吃上暫時移開。
想吃東西時,嘗試讓注意力分散10分鐘。不妨列一份既能讓雙手保持忙碌,自己又感興趣的活動清單,貼在冰箱門上。研究發現,織毛衣、十字繡等編織活動能讓人把注意力從吃上轉移走。此外還包括讀書、繪畫、下棋、健身、化妝或修指甲、散步或騎自行車以及在廚房之外的房間給親友打電話等。
3.經常小口喝水。
口渴有時會跟饑餓感相混淆,因此,暴飲暴食前要排除是否脫水。可以在身邊放杯水,不時喝上幾小口,就能產生飽腹感。喝紅茶也有幫助。國外一項研究表明,喝紅茶能降低皮質醇(引發壓力感的激素)水準,進而降低對食物的渴求。
4.準備點低糖食物。
即食燕麥粥、即溶番茄湯、全麥餅乾、烤紅薯等食物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較低,卻能提供與麵包、餅乾相似的心理滿足感,能滿足對情緒化飲食的迫切需要。
5.想想不健康的食品成分。
餅乾含有色素和香精,醃制類的火腿腸含有亞硝酸鹽,烤肉含有致癌物……想到這些成分,你還有食欲嗎?新鮮的低糖果蔬才是最好的零食。
6.讓心情平靜下來。
對付情緒化飲食最好的辦法還是安定心神,不妨試試放鬆訓練、寫日記、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法。如果這些方法效果不佳,就要警惕是否存在抑鬱、焦慮等問題,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説明。(參考網站: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