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下垂的原因之肌源性上瞼下垂
肌源性上瞼下垂可以是先天性的, 也可以是後天性的。 先天性者多因上瞼提肌發育不良所致, 也可由於支配上瞼提肌的中樞性和周圍性神經發育障礙所致。 其病理表現為上瞼提肌肌纖維橫紋消失, 數量減少, 走行紊亂, 被纖維組織和脂肪組織取代, 並且該病理表現缺陷程度與上瞼下垂嚴重程度呈正比。 臨床上此類患者不僅表現為上瞼提肌收縮功能減弱, 同時也存在舒張功能的下降, 即上瞼遲滯。 後天性者主要是由於局部或彌漫的肌肉疾病所致, 如肌強直綜合征、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及重症肌無力等。
上瞼下垂的原因之腱膜性上瞼下垂
由各種原因引起上瞼提肌腱膜裂孔或者斷裂所致, 多見於自發性或退行性變如老年性上瞼下垂, 也可見於外傷、內眼手術或佩戴硬性角膜接觸鏡[26-29]。 此時上瞼提肌肌力較好, 肌力評估量多>8 mm, 上直肌功能正常。
上瞼下垂的原因之神經源性上瞼下垂
由動眼神經或動眼神經分支麻痹所致, 可伴一條或多條動眼神經支配的眼外肌功能障礙, 多數表現為上瞼下垂伴上直肌功能障礙。
上瞼下垂的原因之機械性上瞼下垂
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眼瞼瘢痕樣增厚所致。 可見於外傷、腫瘤侵犯或手術等原因。
上瞼下垂的原因之假性上瞼下垂
此類患者不是因為患側上瞼提肌功能障礙所致。 如各種原因所致的眼球內陷致上瞼支撐欠佳, 表現為瞼裂變小;長期眼瞼痙攣所致上瞼睜開困難;對側眼瞼退縮如甲狀腺相關眼病, 健眼則表現出眼瞼下垂;嚴重瞼皮膚鬆弛或贅皮遮擋瞼緣, 表現為眼瞼下垂。 對於假性眼瞼下垂, 其鑒別診斷非常重要。
上瞼下垂的治療之提上瞼肌縮短術
經過無數術者的改良, 現在的手術方法變化很多, 大致可分為經結膜切口(內切口法)和經皮膚切口(外切口法)或結膜和皮膚聯合切口的方法。
優點:適應于雙側或單側輕度或中度先天性上瞼下垂, 且提上瞼肌仍有部分功能者(提上瞼肌的肌力在5mm或5mm以上)。 亦可用於後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瞼下垂。
缺點:此法僅限於提上瞼肌有部分功能的輕、中度的上瞼下垂, 如提上瞼肌功能較差(提上瞼肌肌力不足5mm), 進行提上瞼肌縮短或再加肌止緣前移, 手術效果可能不理想, 如該肌功能完全缺失, 則更難奏效, 勉強進行大量肌縮短, 術後會導致嚴重瞼閉合不全、複視等嚴重併發症。
上瞼下垂的治療之額肌提吊術
額肌提吊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各種材料或組織的説明將瞼板和額肌聯結起來, 間接利用額肌肌力, 矯正上瞼下垂。 目前應用的材料和組織有自體寬筋膜、皮膚、肌肉、同種異體硬腦膜、同種異體鞏膜、絲線、銀線、不銹鋼線、矽膠條等。
缺點:患者大腿要多作一切口, 不易被患者接受, 術者也覺麻煩, 而且患者要利用額肌收縮抬眉使瞼裂開大, 所以術後患者有不同程度抬眉現象。 使用異體硬腦膜或異體鞏膜提吊, 但數年後瞼裂又慢慢下垂, 或瞼的某部分出現變形, 也有少數因植入組織較早被吸收或纖維化而失去療效。 絲線近期矯正效果很好, 手術操作方便, 但維持時間比異體硬腦膜或鞏膜短得多, 目前已基本不採用。
上瞼下垂的治療之用額肌做額肌瓣
第三種方法上瞼下垂的矯正方法是直接利用額肌, 作成額肌瓣,
優點:這一方法不用通過中間聯結物起作用, 避免了間接利用額肌的缺點, 適用於額肌功能良好, 先天性或後天性上瞼下垂, 尤其對嚴重的上瞼下垂效果好, 亦可用於其他手術方法矯正上瞼下垂失敗的病例。 由於其手術為動式, 患者在治療後不僅能睜眼, 而且能閉眼, 此外, 額部的深皺紋在手術後可自然消失, 使額部顯得寬闊、平坦, 且患者在術後還可獲得重瞼的美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