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足跟、雙足掌併攏, 放鬆雙腿直立, 如兩膝存在距離, 就說明是有O型腿了。 一般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兩個指標, 判斷O型腿的輕重程度。
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 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 “O型腿”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O型腿在醫學上稱為膝內翻, 它破壞身體兩側的曲線, 使雙腿不在筆直, 兩條腿之間產生縫隙, 上下肢體比例失調, 腿部在視覺上顯得比實際短, 整體失去挺拔姿態。 在行走時, 還會因為身體重量過多集中膝關節內
不易保持平衡, 步態搖擺不穩, 形成所謂的“鴨子步”。 由於這些種種, 得到了“羅圈腿”、 “弓形腿”、“籮筐腿”等俗稱。
但是很多人在關注O型腿時, 只看到了影響美觀的方面, 忽略了它最大的危害破壞人體健康。 正常的膝關節, 壓力是平均分佈在關節面上的。 而O型腿的人, 由於膝關節內翻, 身體重量就過多集中於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 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 會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 脛骨平臺塌陷, 繼發骨性關節炎。
據有關調查, 專家指出, O型腿的人患骨性關節炎的比率較之正常人高出40%以上。
對此專家給出了解答:這是因為如果形成了O型腿, 原來受壓力相等的脛骨內、外髁所受壓力改變, 內髁所受壓力大大超過外髁, 也超出了它所應承受的身體壓力。 在膝關節活動時,
到現在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年輕人也要謹慎對待, 如走路時間長了膝關節會有酸脹感, 那可就要引起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