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比較大時人處於應激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表現為血壓增高、胃腸蠕動減弱、胃酸分泌下降進而消化功能減弱、情緒波動等。
壓力是指人在面臨威脅或者過高的期望時, 內心所發生的衝突等情緒體驗, 並由此產生的行為和生理反應。 當遇到壓力時, 人體會產生積極的應對反應, 稱之為應激反應, 這種急性應激反應是對人體的一種保護。
然而,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重壓之下, 時常處於一種應激狀態, 則可能引起代謝紊亂, 導致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 那麼, 壓力過大是如何引發肥胖的?這種壓力性肥胖該怎樣解決呢?
我們都知道, 肥胖和代謝紊亂有遺傳傾向。 但是, 環境和社會因素對食物或能量的消耗也有重要影響。 可以這樣說, 壓力可能會影響代謝和攝食行為,
事實上, 心理壓力、工作壓力與睡眠的減少和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有著必然的聯繫。 在急性應激反應中,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通過一系列的刺激反應, 產生大量糖皮質激素。
這種糖皮質激素可以調動機體產生能量來應激,
比如過高的糖皮質激素可以促進食欲, 引起肥胖;再如胃促生長素, 這是一種由胃腸道產生的激素, 具有促進食物攝入的獨特能力。 另外, 糖皮質激素還會與胰島素等其他激素產生協同作用, 使體重增加, 特別是引起腹部脂肪的囤積。
值得一提的是, 人們在壓力過大時對食物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 有心理研究顯示, 在長期的壓力下, 有多種原因導致了人們對食物的欲望。 第一是生活飲食不規律, 吃飯時間不固定, 人就會暴飲暴食。 第二是焦慮失眠或大量飲用咖啡, 均可促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