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瘦腹

產後腹直肌分離鍛煉方法有哪些 3招練出馬甲線

女性在妊娠過程中, 隨著子宮內胎兒逐漸增大, 腹壁皮膚、筋膜、腱膜、肌肉等被極度擴張, 且腹前外側壁肌肉之一——腹直肌出現分離;另外,

妊娠期間往往營養過剩, 腹部也堆積過多的脂肪。 生產後若未能得到正確的康復指導, 分離的腹直肌沒有回復原位, 則會遺留非常難看的肚腩, 並可伴發腰背疼痛、應力性尿失禁等。

那麼女性產後如何能儘快消除膨隆的腹部, 恢復以往靚麗的身材呢?以下從腹壁解剖、腹直肌分離及糾正方法、產後腹部肥胖綜合處理等方面逐一介紹。

1、腹前外側壁大體解剖

腹壁以腋後為界分為前方的腹前外側壁和後方的腹後壁。 腹前外側壁從外至內大致依次為皮膚、筋膜、肌肉和腹膜。 在健康狀態下, 腹壁皮膚和肌肉的張力、彈性適度, 脂肪層厚度適中, 腹部外形平坦。

(1)筋膜包括淺筋膜和深筋膜。

①淺筋膜:由脂肪組織和疏鬆結締組織構成,

富含脂肪。

②深筋膜:與腹前外側壁的肌肉分層相適應, 也分為若干層, 覆蓋於各個肌肉的表面, 其中襯於腹橫肌內面的部分稱為腹橫筋膜。

(2)肌肉由沿前正中線兩側縱行排列的腹直肌和兩側的三層闊肌組成。 (圖1)

①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兩側的一對長帶狀肌,

上寬下窄。 肌束起自第5~7肋軟骨和劍突前面, 止於恥骨脊和恥骨聯合前面。 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 並且被3~4條橫行腱劃分成多個肌腹。 收縮時, 脊柱前屈, 胸廓下降, 增加腹壓。

②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壁的淺層。 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內下方, 起自下8肋骨外面, 止於髂脊前部、恥骨聯合並形成腹股溝韌帶, 借腱膜止于腹白線。 收縮時, 增加腹壓, 使脊柱前屈、側屈及迴旋。

③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面。 肌束由外下斜向內上, 起自腰背筋膜、髂脊、腹股溝韌帶外側1/3, 向前上與腹外斜肌交叉, 借腱膜止于腹白線和下3肋。 收縮時, 增加腹壓, 使脊柱前屈、側屈及迴旋。

女性在妊娠過程中, 隨著子宮內胎兒逐漸增大, 腹壁皮膚、筋膜、腱膜、肌肉等被極度擴張, 且腹前外側壁肌肉之一——腹直肌出現分離;另外, 妊娠期間往往營養過剩, 腹部也堆積過多的脂肪。 生產後若未能得到正確的康復指導, 分離的腹直肌沒有回復原位, 則會遺留非常難看的肚腩, 並可伴發腰背疼痛、應力性尿失禁等。

那麼女性產後如何能儘快消除膨隆的腹部, 恢復以往靚麗的身材呢?以下從腹壁解剖、腹直肌分離及糾正方法、產後腹部肥胖綜合處理等方面逐一介紹。

1、腹前外側壁大體解剖

腹壁以腋後為界分為前方的腹前外側壁和後方的腹後壁。 腹前外側壁從外至內大致依次為皮膚、筋膜、肌肉和腹膜。 在健康狀態下, 腹壁皮膚和肌肉的張力、彈性適度, 脂肪層厚度適中, 腹部外形平坦。

(1)筋膜包括淺筋膜和深筋膜。

①淺筋膜:由脂肪組織和疏鬆結締組織構成, 富含脂肪。

②深筋膜:與腹前外側壁的肌肉分層相適應, 也分為若干層, 覆蓋於各個肌肉的表面, 其中襯於腹橫肌內面的部分稱為腹橫筋膜。

(2)肌肉由沿前正中線兩側縱行排列的腹直肌和兩側的三層闊肌組成。 (圖1)

①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兩側的一對長帶狀肌,上寬下窄。肌束起自第5~7肋軟骨和劍突前面,止於恥骨脊和恥骨聯合前面。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並且被3~4條橫行腱劃分成多個肌腹。收縮時,脊柱前屈,胸廓下降,增加腹壓。

②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壁的淺層。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內下方,起自下8肋骨外面,止於髂脊前部、恥骨聯合並形成腹股溝韌帶,借腱膜止于腹白線。收縮時,增加腹壓,使脊柱前屈、側屈及迴旋。

③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面。肌束由外下斜向內上,起自腰背筋膜、髂脊、腹股溝韌帶外側1/3,向前上與腹外斜肌交叉,借腱膜止于腹白線和下3肋。收縮時,增加腹壓,使脊柱前屈、側屈及迴旋。

(2)Pull-Ins

主要是鍛煉腹橫肌,以從內部收縮腹部。方法如下:

①仰臥,兩膝彎曲約90度,腳掌平放(腳跟與坐骨對齊),全身放鬆;

②將雙手放在腹部肚臍兩側。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同時雙手順勢向內下方推擠,努力閉合腹直肌之間的間隙,略停5~10秒。此為一個迴圈。

③循環往復,保持呼吸節奏一致。一般每次5~10分鐘,每日3次。

(3)Splinted Curlups

主要是鍛煉腹橫肌以及腹直肌、腹內外斜肌。方法如下:

①仰臥,兩膝彎曲約90度,腳掌平放(腳跟與坐骨對齊),全身放鬆;

②雙臂交叉放於腹部,雙手掌各抵住腹部一側。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同時將頭和肩慢慢抬離床面(腹壁肌肉收縮)配合雙手將兩邊的腹肌往中間推,略停5~10秒,慢慢將頭和肩放回床面。此為一個迴圈。

③循環往復,保持呼吸節奏一致。一般每次3~5分鐘,每日3次。注意,運動量宜從小到大。

另外,在步驟

②也可以用浴巾或床單包繞腹部一周,並在腹中線互相交叉,然後兩手抓住浴巾或床單末端,當頭和肩慢慢抬離床面時配合雙手拉緊浴巾或床單,使兩側腹肌往中間靠攏。

(圖1)

①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兩側的一對長帶狀肌,上寬下窄。肌束起自第5~7肋軟骨和劍突前面,止於恥骨脊和恥骨聯合前面。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並且被3~4條橫行腱劃分成多個肌腹。收縮時,脊柱前屈,胸廓下降,增加腹壓。

②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壁的淺層。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內下方,起自下8肋骨外面,止於髂脊前部、恥骨聯合並形成腹股溝韌帶,借腱膜止于腹白線。收縮時,增加腹壓,使脊柱前屈、側屈及迴旋。

③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面。肌束由外下斜向內上,起自腰背筋膜、髂脊、腹股溝韌帶外側1/3,向前上與腹外斜肌交叉,借腱膜止于腹白線和下3肋。收縮時,增加腹壓,使脊柱前屈、側屈及迴旋。

(2)Pull-Ins

主要是鍛煉腹橫肌,以從內部收縮腹部。方法如下:

①仰臥,兩膝彎曲約90度,腳掌平放(腳跟與坐骨對齊),全身放鬆;

②將雙手放在腹部肚臍兩側。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同時雙手順勢向內下方推擠,努力閉合腹直肌之間的間隙,略停5~10秒。此為一個迴圈。

③循環往復,保持呼吸節奏一致。一般每次5~10分鐘,每日3次。

(3)Splinted Curlups

主要是鍛煉腹橫肌以及腹直肌、腹內外斜肌。方法如下:

①仰臥,兩膝彎曲約90度,腳掌平放(腳跟與坐骨對齊),全身放鬆;

②雙臂交叉放於腹部,雙手掌各抵住腹部一側。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同時將頭和肩慢慢抬離床面(腹壁肌肉收縮)配合雙手將兩邊的腹肌往中間推,略停5~10秒,慢慢將頭和肩放回床面。此為一個迴圈。

③循環往復,保持呼吸節奏一致。一般每次3~5分鐘,每日3次。注意,運動量宜從小到大。

另外,在步驟

②也可以用浴巾或床單包繞腹部一周,並在腹中線互相交叉,然後兩手抓住浴巾或床單末端,當頭和肩慢慢抬離床面時配合雙手拉緊浴巾或床單,使兩側腹肌往中間靠攏。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