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現代舞 六大技巧分享
六大技巧
葛蘭姆技巧
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以"收縮與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為其動作原理, 技巧訓練著重於收縮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動力,
韓福瑞技巧
杜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與復原"(Fall & Recovery)為其動作原理, 技巧訓練以擺蕩(swing) ;與重心轉換(weight shift)時所產生的動力為主, 形成"起動、滯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動作迴圈。 韓福瑞的動作訓練模式, 也可以引申至宇宙萬物間周而復始的現象, 是為舞蹈技巧訓練蘊含人生哲學的重要範例。
李蒙技巧
荷西.李蒙(José Limon)為韓福瑞的嫡傳弟子, 其技巧訓練原理建基於韓福瑞技巧之上, 再注入李蒙個人的鑽研心得。 除了保留以擺蕩與重心轉換的"跌落與復原"基礎外,
何頓技巧
列斯特·何頓(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Alvin Ailey)的啟蒙老師,
放鬆技巧
發源於60年代的美國紐約市下城, 由當時活躍於傑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年輕人, 不斷探索與實驗肢體的潛能, 經由接觸即興衍生而成的形式。 肢體的活動型態與動作的動力既不過度使用, 也不全然放鬆, 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續不斷的精力, 使得肢體從某一動作延展至下一個或數個動作。
活用運動生理學及解剖學的知識, 延展技巧可以使肢體在最省力的狀況下, 讓全身的骨骼、肌肉貫連合一,
自由形式
當後現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於二十世紀的60年代興起後, 固定形式的現代舞技巧訓練便逐漸受到前衛舞蹈藝術家們的批判, 轉而以自由發揮作為動作訓練的主要形式。 除了突顯教授者的個人風格外, 自由形式的肢體訓練也包含對於時間、空間及能量的各種探索, 通常是從日常生活的基礎行動如走、跑、跳、轉、蹲、滑等衍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