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俯臥撐, 可以鍛煉上肢及腹部肌肉, 特別可以鍛煉胸肌, 但做俯臥撐的技巧與練習方式要端正,
俯臥撐的標準動作是:兩手按地, 兩指間距與肩同寬, 兩腿向後伸直。 屈臂, 使身體平直下降, 肩、肘保持同一平面, 軀幹、臀部和下肢都要挺直。 撐起後穩步恢復到原姿勢, 為完成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 俯臥撐專案不適合尚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少年兒童, 也不適合50歲後的中年人,
常見的八種俯臥撐的練習方式:
一、擴胸式
雙手的手掌作為支撐點, 雙臂張開, 與肩同寬, 或比肩更寬, 背部、腰部和臀部呈一條直線, 肘部用力, 屈臂運動即可。 此方式主要鍛煉的是胸肌、上臂的肱三頭肌以及腹部肌肉。
二、夾肩式
動作與上同, 只是雙手間距較窄, 並以雙拳作為支撐點, 拳眼向前。 這種方式鍛煉的是臂力, 而且能增加手腕的力量和拳的硬度。 練習時應注意, 所選的支撐地面可以先軟後硬, 手腕支撐時要 繃緊, 以免扭傷。
三、鐵牛耕地式
用拳或用手掌作為支撐點。 雙手撐地, 雙臂張開, 與肩同寬。 雙腳趾著地, 雙手雙腳平行。 頭 向斜前方頂, 前腳掌、雙手、頸、腰一齊用力,
四、手指功法
主要是以十指為支撐點, 其他動作與前兩種方式相同。 隨著力量增加, 著地的手指可以依次遞 減。 該方式主要練習指力, 增強手的握力、抓力、合力, 力透指尖。 應注意的是, 若指力達不到支 撐身體的力量, 可以先讓手指頂著牆面練習, 身體斜撐。 待指力慢慢增強後, 再逐漸放到水準地面 來練, 以防手指受傷。
五、鯉魚臥蓮式
身體側臥, 單拳或單掌著地(一般是單拳), 斜撐地面, 雙腳交叉斜撐。 例如, 右拳撐地, 左 臂向上伸展, 雙臂呈十字形, 掌握身體平衡。 左腳內側、右腳外側著地支撐。 屈臂下撐時, 腰部用 力, 頭和腰後仰, 如同盤臥的鯉魚, 然後恢復原式, 再反復下撐。 該方式主要鍛煉三角肌(俗稱“虎頭肌”)、上臂、腰部和腹部的力量。 練習時若力量不夠可以先 選擇較軟的地面, 臂部的力量要用足。六、倒立式
初練者可依附牆面倒立,
七、負重練習
動作與擴胸式和夾肩式相同, 只是在背部放上重物, 如啞鈴片。 在臂部力量增強、身體動作協 調後, 重物的重量可依次遞增。
八、單掌或單拳練習
動作與擴胸式和夾肩式相同,但單掌或單拳著地,做動作時雙手交替撐地。該方式主要練習單 臂力量。若臂力不夠,開始時可先在斜坡上練習,隨著力量增強,逐漸抬高腳的支撐點,最後可單掌或單拳甚至一個手指支撐,身體倒立。練習時要循序漸進。 強調,練習時要注意身體平衡,各部位的動作一定要協調,這樣肌肉的負重才均勻,鍛煉效果 才會更好。俯臥撐對腹、背、胸部的肌肉都有良好的鍛煉作用,還能做出很多花樣,收到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
做俯臥撐的技巧與動作要領:
一、兩手距離變化
雙手略寬(或略窄)於肩膀,肘部打開與地面平行。 只要不是雙手和肩寬相等,俯臥撐的難度就會相應提高。略寬於肩膀距離的方法,更偏重於鍛煉臂 力、肩部肌肉的力量;略窄於肩膀距離的方法,則偏重於鍛煉胸部肌肉和背部肌肉。
二、手法、腳法變化
手法可分為全掌撐、拳撐和指撐三種形式,從方向上又可以分為指尖向前、向內、向外三種撐 地姿勢。全掌撐,就是用全手掌撐地;拳撐,就是用握拳的形式撐地;指撐,就是用手指第一關節 撐地的方法。指撐所需要的力量大,難度也最高。腳法,可以分為兩腳併攏和開立兩種形式,還可 以分別用腳背或腳弓撐地。
八、單掌或單拳練習
動作與擴胸式和夾肩式相同,但單掌或單拳著地,做動作時雙手交替撐地。該方式主要練習單 臂力量。若臂力不夠,開始時可先在斜坡上練習,隨著力量增強,逐漸抬高腳的支撐點,最後可單掌或單拳甚至一個手指支撐,身體倒立。練習時要循序漸進。 強調,練習時要注意身體平衡,各部位的動作一定要協調,這樣肌肉的負重才均勻,鍛煉效果 才會更好。俯臥撐對腹、背、胸部的肌肉都有良好的鍛煉作用,還能做出很多花樣,收到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
做俯臥撐的技巧與動作要領:
一、兩手距離變化
雙手略寬(或略窄)於肩膀,肘部打開與地面平行。 只要不是雙手和肩寬相等,俯臥撐的難度就會相應提高。略寬於肩膀距離的方法,更偏重於鍛煉臂 力、肩部肌肉的力量;略窄於肩膀距離的方法,則偏重於鍛煉胸部肌肉和背部肌肉。
二、手法、腳法變化
手法可分為全掌撐、拳撐和指撐三種形式,從方向上又可以分為指尖向前、向內、向外三種撐 地姿勢。全掌撐,就是用全手掌撐地;拳撐,就是用握拳的形式撐地;指撐,就是用手指第一關節 撐地的方法。指撐所需要的力量大,難度也最高。腳法,可以分為兩腳併攏和開立兩種形式,還可 以分別用腳背或腳弓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