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轉速以上才能發揮馬力的輸出, 而騎自行車發揮馬力的踩踏轉速于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鐘90~120 轉, 在爬坡路段則是每分鐘70~80轉。
如何變速及安全騎乘 單車安全騎乘 許多人常抱怨, 道路汽機車太多、不安全不適合單車騎乘。 其實就算將整條公路劃為自行車專用道, 就成了單車騎乘的天堂了嗎?其實未必, 一條單車專用道並不能保證單車騎士不會彼此相撞、不會自己摔倒。 如果感覺危險就騎慢一點, 如果車多大家遵守秩序就不會有問題。
基本上道路不會威脅用路人, 反倒是用路人本身才是道路上危險的來源。 對單車騎士而言, 當我們抱怨汽機車所帶來的危險時, 我們自己是否也製造了自身的危險呢!這其中關鍵就在於單車安全騎乘習慣的養成。 單車安全騎乘, 可分為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與安全的騎乘技術兩部份來說明:
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 在一般道路上任何的行人或是交通工具都有權在其中行進。 只要不妨礙其他的用路人, 我們可以在北宜公路上開汽車、騎單車、駕牛車、騎馬、跑步或走路。 要讓所有的用路人能在公路上順暢行進的關鍵, 就在於尊重彼此的用路權。 速度慢的不應該擋路, 速度快的也不應該壓迫速度慢的。
1.靠路邊騎乘: 靠路邊騎乘是單車安全騎乘的第一守則,
2.注意後方來車: 單車與汽車、機車有一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很安靜, 後方有來車, 在一百公尺外就可以聽到。 如果明明有車輛從後面接近, 你還沒聽到, 沒有儘量騎得靠邊一些, 那麼出了什麼狀況, 自己也得負些責任。 另外在你必須偏離現行直線, 像是轉彎或閃避前方障礙物時, 切記一定要回頭看看後面是否有來車。 因為, 所有的車都比你快, 如果你突然偏離行進路線或是轉彎, 後方距離近的車輛可能反應不及而撞上你, 這就很難說別人有什麼過錯了。
3.表明你的行進動向: 就像開車須打方向燈一樣, 你也應該讓其他的車輛知道你的行進意圖。
4.注意力分配前30~40%後70%~60% 從前三項騎乘技術的描述, 您應該瞭解, 為什麼騎乘注意力的分配是前30~40%後70~60%了。
安全的騎乘技術 安全的騎乘技術是指, 騎乘者本身應具備之影響行車安全的單車操控技能。 這牽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況下, 如何確保個人行車的安全。
1.雙手同時煞車: 煞車時如果只煞後煞, 制動效果會不夠, 在速度快時會撇輪;若是只煞前煞則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車, 唯有雙手同時煞車才能發揮適當的煞車效果。
2.適當的煞車距離: 瞭解您愛車的煞車性能,不要太晚煞車以免撞擊;即使是煞車效果好到鎖死車輪,你還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會使車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點煞方式煞車一路下滑。
3.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 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可增加下坡的穩定性。
4.過彎時腳部的壓車: 過彎時為了增加平衡,左彎時應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右彎時應右腳在上左腳在下,以腳部的壓車動作來增加過彎的穩定性。
5.適當的檔位選擇: 單車的速度檔位元是為了克服地形起伏而設計的,在上坡時應提早變至低速檔,以免當上坡踩踏不動時造成摔倒。下坡應採用高速檔,以免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因檔位元過輕踩踏而空轉造成失去平衡。
2.適當的煞車距離: 瞭解您愛車的煞車性能,不要太晚煞車以免撞擊;即使是煞車效果好到鎖死車輪,你還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會使車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點煞方式煞車一路下滑。
3.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 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可增加下坡的穩定性。
4.過彎時腳部的壓車: 過彎時為了增加平衡,左彎時應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右彎時應右腳在上左腳在下,以腳部的壓車動作來增加過彎的穩定性。
5.適當的檔位選擇: 單車的速度檔位元是為了克服地形起伏而設計的,在上坡時應提早變至低速檔,以免當上坡踩踏不動時造成摔倒。下坡應採用高速檔,以免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因檔位元過輕踩踏而空轉造成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