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部穴位能夠治病。 按摩能夠讓人得到全身的放鬆, 科學的按摩還能夠治療人體健康方面的疾病, 所以多按摩對人是有很多好處的。
按摩手法
手部點穴屬中醫“內病外治法”中“遠治法”的一種, 不但可治療手部附近的疾病, 還可治療遠端和內臟相關的疾病。 且其不受場地限制, 不借助器具, 取穴方便, 安全, 可靠, 沒有副作用, 療程短, 見效快。
手部點穴不但可自治, 也可他治。 有很多問題可以發現並進行調理。 如頸椎病、肩周不適、頭痛、耳鳴、失眠、腹瀉、疲勞綜合征、中風後遺症等。 通過點穴, 開始時那些酸、脹、痛、麻、熱、沉、寒、涼等反應會逐漸減輕, 病情也隨之逐漸緩解或康復, 即通過點穴經脈疏通, 令其“行氣、活血、化瘀”, 扶正祛邪, 提高人體正氣, 和諧臟腑, 平衡陰陽,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手部點穴宜在飯後一小時。 急性重症性、傳染性、高燒性、出血性疾病或必需手術者不宜進行。 女性例假、懷孕期和產假期不宜。 點穴時, 指甲要修短、洗淨, 保持衛生, 主要用拇指端偏峰對相關穴位點壓, 同樣會有如同針灸一樣酸, 脹、痛、麻、熱、沉、寒、涼、輻射等“得氣”感。 手法上宜先輕後重, 再輕揉, 循序漸進, 逐漸達到力中肯綮, 要有一定滲透力。 點壓頻率約同呼吸次數, 每穴位點壓5分鐘左右, 一隻手做完後再換另一隻手, 時間掌握在一小時左右。 做完後, 周身溫熱微汗, 口渴, 喝杯白開水。
手穴的定位及主治 手穴療法一共20個穴位手背十五穴1、全頭痛穴;2、前頭痛穴;3、頭頂痛穴;4、偏頭痛穴;5、後頭痛穴;6、眼痛穴;7、肩痛穴;8、頸項痛穴;9、咽喉痛穴;10、胸痛穴;11、脊柱痛穴;12、腰腿痛穴;13、坐骨神經痛穴;14、踝痛穴;15、會陰痛穴。 手掌五穴16、咳喘穴;17、胃腸痛穴;18、夜尿穴;19、足跟痛穴;20、感冒點穴。 (二)手穴點穴的操作方法1、全頭痛穴位於拇指掌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全頭痛、頭暈、腹脹。 2、前頭痛穴位於食指第一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前頭痛,
7、肩痛穴位於食指掌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肩周炎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 8、頸項痛穴位於第二、三掌指關節間, 靠近第二掌指關節處主治落枕和頸椎病引起的頸項疼痛。 9、咽喉痛穴位於第三、四掌指關節間、靠近第三掌指關節處主治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三叉神經痛、牙痛。 10、胸痛穴位於拇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挫傷、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所致的胸痛、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胸悶、胸痛、吐瀉、癲癇發作。 11、脊柱痛穴位於小指掌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急性脊間韌帶損傷、尾骨痛、鼻塞、耳鳴及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引起的腰痛。12、腰腿痛穴位於手背腕橫紋前1寸、第二伸指肌腱橈側與第四伸指肌腱尺側處主治對扭傷、風濕、勞損等所致的急慢性腰腿病均有效、急性腰扭傷效果最佳,慢性腰病也有一定療效。13、坐骨神經痛穴位於第四、五掌指關節、靠近第四掌指關節處主治坐骨神經痛、髖關節痛、臀部痛。14、踝痛穴位於拇指掌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風濕、扭傷所致的踝關節腫痛。15、會陰痛穴位於小指第一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癤腫、肛裂等所致的會陰部疼痛。16、咳喘穴位於手掌食指的掌指關節尺側處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神經性頭痛。17、胃腸痛穴位于勞宮與大陵穴聯線中點處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等所致的上、中、下腹痛、膽道蛔蟲、胃腸飽脹。18、夜尿穴位於掌面小指第二關節橫紋中點處主治夜尿、尿頻、尤其對小兒尿床效果最佳。19、足跟痛穴位於手掌大陵穴與胃腸痛穴連線中點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足跟痛。20、感冒點穴位於手掌近橈側緣,第一掌骨基底內側後方1寸處主治感冒、扁桃體炎、牙痛。
11、脊柱痛穴位於小指掌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處主治急性脊間韌帶損傷、尾骨痛、鼻塞、耳鳴及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引起的腰痛。12、腰腿痛穴位於手背腕橫紋前1寸、第二伸指肌腱橈側與第四伸指肌腱尺側處主治對扭傷、風濕、勞損等所致的急慢性腰腿病均有效、急性腰扭傷效果最佳,慢性腰病也有一定療效。13、坐骨神經痛穴位於第四、五掌指關節、靠近第四掌指關節處主治坐骨神經痛、髖關節痛、臀部痛。14、踝痛穴位於拇指掌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風濕、扭傷所致的踝關節腫痛。15、會陰痛穴位於小指第一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主治癤腫、肛裂等所致的會陰部疼痛。16、咳喘穴位於手掌食指的掌指關節尺側處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神經性頭痛。17、胃腸痛穴位于勞宮與大陵穴聯線中點處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等所致的上、中、下腹痛、膽道蛔蟲、胃腸飽脹。18、夜尿穴位於掌面小指第二關節橫紋中點處主治夜尿、尿頻、尤其對小兒尿床效果最佳。19、足跟痛穴位於手掌大陵穴與胃腸痛穴連線中點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足跟痛。20、感冒點穴位於手掌近橈側緣,第一掌骨基底內側後方1寸處主治感冒、扁桃體炎、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