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高技術發展的過程中, 曾依次出現過跨越式、剪式、滾式、潛式(一種俯臥式)、俯臥式、背越試等幾種姿勢, 目前, 剪式、滾式、潛式由於技術落後已被淘汰。
1、跨越式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最先掌握和運用的一種跨越障礙的基本技能, 也是一種被正式載入田徑史冊的跳高姿勢, 最早的記載是1864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田徑對抗賽上。 當年, 英國運動員羅伯特·柯奇以“跨越式”創造了1.70米的第1個跳 高世界紀錄。
2、剪式是運動員在過杆時, 身體急速側向轉體, 兩腿交叉如剪刀快速交剪過杆的姿勢, 1895年, 由美國人斯維尼改進跨越式而出現的技術, 這種技術在當時創造了1.97米的新紀錄。
3、1912年, 美國運動員霍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田徑賽上採用左側斜向助跑,
4、1923年, 蘇聯運動員伏洛佐夫又創造出“俯臥式”跳高技術, 這種新型技術動作很快就被田徑選手們所接受。 在1968年第19屆奧運會上, 39名跳高運動員中有38人採用這種技術, 使“俯臥式”技術的應用達到了巔峰。 然而也是在這屆奧運會上, 一種新的過杆動作開始嶄露頭角。
5、1973年, 詹姆斯*海在分析潛入俯臥式的H3時, 提出了一種理想的跳高技術模式——“潛入式”。 其動作特徵:正面直線助跑, 越上橫杆時, 身體向前大幅度折屈近于U形成V形。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身體向前折屈幅度可達最大, 重心越出體外可達最遠,
6、背越式是人體在過杆時身體彎曲成倒U字型, 身體重心在身體外下方, 理論上是身體重心在杆下方, 人體越過橫杆的“代償式”跳高姿勢。
這個滑稽動作使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 可是這位體育老師不但不責怪福斯貝裡, 反而被他那與眾不同的姿勢折服了, 馬上為他丈量高度, 成績為1.15米。 福斯貝裡在這無意的一跳中體驗到了一種比原先採用的姿勢輕鬆的感覺, 便決心繼續用這種姿勢練下去。 當然,在這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中,他受到了不少非議和譏笑。有人說他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有人說他趕時髦趕得出了格;還有人乾脆說他得了精神病。但福斯貝裡心中有數,他對這些冷嘲熱諷不屑一顧,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依然練習“背越式”,使動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1963年(16歲)他跳過了1.77米,1965年(18歲)第一次跳過2.00米;1967年(20歲)成績為2.10米。
當然,在這個漫長的練習過程中,他受到了不少非議和譏笑。有人說他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有人說他趕時髦趕得出了格;還有人乾脆說他得了精神病。但福斯貝裡心中有數,他對這些冷嘲熱諷不屑一顧,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依然練習“背越式”,使動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1963年(16歲)他跳過了1.77米,1965年(18歲)第一次跳過2.00米;1967年(20歲)成績為2.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