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作為時尚瘦身、健身運動, 深受廣大上班一族的喜愛, 更是女性們減壓塑身的首選運動。 然而有些人練完瑜伽會有所不適,
鴿子式
練習時側腰和髖部容易受傷, 應根據身體情況逐步完成, 如果轉體時腰眼位置感到劇烈疼痛, 應立即放鬆以避免受傷。
側支撐式
練習時因手腕和肘關節承受壓力較大而容易受傷, 有腱鞘炎的練習者最好不要做此動作。
肩倒立式
相對來說這是發生危險時對身體危害較大的動作, 因為主要的承重部位是頸椎和腰椎, 所以有頸椎病和腰脫的練習者最好不要做此動作。 初學者不要模仿這個動作, 尤其在沒有教練保護的情況下
三角伸展式
練習時只要掌握身體各個部位保持一條直線、不前傾的要點, 一般不會發生危險。 練習者大部分都是因為支撐不住倒地時,
鴿王式
此動作能緩解腰肌勞損, 對腰椎很有幫助。 練習時應避免用力過大, 導致腰椎和頸椎受傷。 一般建議初學者採取眼鏡蛇式來完成此動作, 即雙腿放平不抬起, 這樣可以減輕對腰椎的壓力。
“瑜伽”(英文:Yoga, 印地語:???)這個詞, 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
大約在西元前300年, 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 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 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 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 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 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 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 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 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是一項有著5000年歷史的關於身體、心理以及精神的練習,
瑜伽的八支行法:
為了實現“對心的控制”,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提出了瑜伽修行所必須的八個階段的修法,
1、持戒(yama) :指必須遵守的戒律, 包括不殺生、誠實、不盜、不淫、不貪等。 《瑜伽經》認為, 在作瑜伽功之前, 一個人必須要有充分的道德修養, 否則的話, 他的心是不會平靜的。
2、尊行(niyama):指應遵守的道德準則, 包括
(1)清淨(對身體和食物的清淨, 為“外淨”;對內心污濁的清淨, 為“內淨”)
(2)知足(不求自己份外之物)
自然瑜伽呼吸法
自然瑜伽呼吸法
(3)苦行(忍受饑、渴、寒、暑、坐、立等痛苦, 遵守齋食、巡禮、苦行等等誓戒)
(4)讀誦(學習經典、念誦聖音——唵“Om”)
(5)敬神(敬信自在天大神, 為神奉獻一切)等。
3、體位(asana):指保持身體平穩、輕鬆自如、精神放鬆。 包括蓮花坐、英雄坐、吉祥坐、金剛坐、至善坐等等。
4、調息(pranayama):指調整和控制呼吸。 《瑜伽經》指出, 調息時首先要注意呼吸的三種作用:向內吸氣的作用、向外吐氣的作用、不吐不吸長長將氣儲於胸腹之中的作用。
此外,還要注意四件事:
(1)“處”,指氣息吸入後,氣息在胸腹之內所到達的範圍;氣息吐出以後,氣息在宇宙中達到什麼地方。
(2)“時”,指呼吸的時間。要求在呼氣吐氣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適中、間隔和節奏合宜。
(3)“數”,指呼吸的次數。要求出氣入氣一定要徐緩而輕長,切忌短促、粗急。
(4)“專注一境”,指調心的問題,在呼吸時,要將意念專注在某一點上,不能分散。
5、攝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種感覺感官,使感官的活動完全置於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專注於身體內的一處,如肚臍、鼻尖、舌端等;也可以專注於外界的一種物件,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稱靜慮,是使專注一處的心與所專注的物件相統一、使主客觀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達到了心與其專注的物件冥合為一。三摩地又分為兩種:“有想三摩地”和“無想三摩地”。前者,指達到三摩地後,仍然帶有一定思慮情感的狀態。後者,指心的一切變化和作用都已經斷滅,完全達到與專注物件合一的狀態,即瑜伽的最高境界。
此外,還要注意四件事:
(1)“處”,指氣息吸入後,氣息在胸腹之內所到達的範圍;氣息吐出以後,氣息在宇宙中達到什麼地方。
(2)“時”,指呼吸的時間。要求在呼氣吐氣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適中、間隔和節奏合宜。
(3)“數”,指呼吸的次數。要求出氣入氣一定要徐緩而輕長,切忌短促、粗急。
(4)“專注一境”,指調心的問題,在呼吸時,要將意念專注在某一點上,不能分散。
5、攝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種感覺感官,使感官的活動完全置於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專注於身體內的一處,如肚臍、鼻尖、舌端等;也可以專注於外界的一種物件,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稱靜慮,是使專注一處的心與所專注的物件相統一、使主客觀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達到了心與其專注的物件冥合為一。三摩地又分為兩種:“有想三摩地”和“無想三摩地”。前者,指達到三摩地後,仍然帶有一定思慮情感的狀態。後者,指心的一切變化和作用都已經斷滅,完全達到與專注物件合一的狀態,即瑜伽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