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身體護理

肩膀脫臼怎麼恢復 肩膀脫臼有什麼表現

治療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儘快復位, 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 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 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

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 復位手法要輕柔, 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 常用復位手法有三種。

(1)足蹬法患者仰臥, 術者位於患側, 雙手握住患肢腕部, 足跟置於患側腋窩, 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 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 同時旋轉, 內收上臂即可復位。 復位時可聽到響聲。

(2)科氏法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 切勿用力過猛, 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 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 屈肘到90度, 使肱二頭肌鬆弛, 另一手握肘部, 持續牽引, 輕度外展, 逐漸將上臂外旋, 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 再內旋上臂, 此時即可復位。 並可聽到響聲。

(3)牽引推拿法傷患仰臥,

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 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 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 三方面同時徐徐持續牽引。 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復位。 二人也可做牽引復位。

病因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

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 常因間接暴力所致, 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 手掌或肘部著地, 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衝擊, 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 向前下脫出, 形成前脫位。 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 形成喙突下脫位, 如暴力較大, 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 形成鎖骨下脫位。 後脫位很少見, 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

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岡下和肩峰下脫位, 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 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臨床表現

1.傷肩腫脹, 疼痛, 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

2.患肢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位, 常以健手托患臂, 頭和軀幹向患側傾斜。

3.肩三角肌塌陷, 呈方肩畸形, 在腋窩, 喙突下或鎖骨下可觸及移位的肱骨頭, 關節盂空虛。

4.搭肩試驗陽性, 患側手靠胸時, 手掌不能搭在對側肩部。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