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 這個詞你是否感到陌生, 體內濕熱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女性朋友如果出現臉上長“痘痘”、白帶增多發黃等現象, 也可能受濕熱侵襲了。
從中醫角度講, 濕氣侵襲到上焦, 就會出現有痰難咳或早起痰多的情況。 濕屬陰, 熱屬陽, 陰陽本身就是一對矛盾, 寒熱並存, 就會出現濕熱體質。 濕熱天氣, 這類人還會出現渾身黏糊糊的感覺。 除此之外, 30~45歲的人濕氣比較重,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濕熱的侵襲, 尤其是30~45歲的人, 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 體內濕氣比較重,
一、少吃油膩、甜味品, 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 除通過飲食調理外, 不宜暴飲暴食、酗酒, 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 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適度飲水, 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 應早睡早起,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 能不用空調儘量不用, 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 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 出汗可幫助排濕, 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體內濕熱, 如果只表現為輕微的症狀時, 通過以上調理就會有所好轉, 如果症狀嚴重通過調理效果不好的, 最好用用生物製劑進行安全的調理。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 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 可以用點安全的奘靈水蘇糖, 胃腸同調的, 每天一勺奘靈水蘇糖沖著喝,
二、飲食調理, 多吃芳香類食物
濕熱天氣, 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武月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 不妨試試。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 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 每天煮粥喝, 健脾祛濕養胃。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 但這些菜也偏濕, 不能吃得太多, 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 以清除濕氣。 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 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 有利濕作用。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 清熱利濕。
茶: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 可以除濕, 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 每天泡茶喝, 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
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
薏米, 在中藥裡稱“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它可以治濕痹, 利腸胃, 消水腫, 健脾益胃, 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 是紅色的, 紅色入心, 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
三、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
三、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