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膽經穴位圖展示,膽經,循行部位起於目外眥(瞳子髎穴),上至頭角(頜厭穴),下行到耳後(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後折至風池穴,沿頸下行至肩上,左右交會於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本經脈一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於耳前,至目外眥後方。另一分支從目外眥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陽經分佈於面頰部的支脈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經過下頜角部下行至頸部,與前脈會合於缺盆後,穿過膈肌,絡肝,屬膽,沿脅裡淺出氣街,繞毛際,橫向至環跳穴處。直行向下的經脈從缺盆下行至腋,沿胸側,過季肋,下行至環跳穴處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膝關節外緣,行於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淺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於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穴)。本經脈又一分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側端,折回穿過爪甲,分佈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交于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的循行:起於眼外角(瞳子髎穴),向上到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複返向耳後(風池穴),再沿頸部側面行于手少陽三焦經之前,至肩上退後,交出于手少陽三焦經之後,向下進入缺盆部。
耳部分支:從耳後(完骨穴)分出,經手少陽的翳風穴進入耳中,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後方。 眼外角分支:從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領部足陽明經的大迎穴附近,會合于手少陽經到達目眶下,下行經頰車,由前脈會合於缺盆後,然後向下入胸中,穿過橫膈,聯絡肝臟,屬於膽,沿著脅肋內,出於少腹兩側腹股溝動脈部,經過外☆禁☆陰部毛際,橫行入髖關節部(環跳); 缺盆部直行分支:從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窩,沿胸側部,經過季脅,下行至髖關節部(環跳穴)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關節外側,行於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穴); 足背分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沿第一、第二趾骨間,出趾端,穿過趾甲,回過來到趾甲後的毫毛部(大敦,屬肝經),與足厥陰肝經相接。左右各44穴。 如何正確的找到膽經?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股、下肢外側中線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間。有個很容易找到的標誌,就是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側面處,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個穴位。
為什麼敲膽經可以瘦腿?在中醫的理論中,臟腑和經絡表裡對應,當某個內臟器官活力較差時,其相應經絡的活力也相對差。例如胃有寒象時,用手摸胃的部位,可以感覺到溫度較周圍低,這時這部份皮下的生理活動一定比周圍差,當然就會堆垃圾了。又例如體內有濕氣,在舌頭的邊緣就會有一圈齒痕,相應的脾臟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欠佳。人體內的寒氣尤以膽囊內的寒氣為重,而大腿外側的經絡,就是膽經所經過的路線。寒氣常常堆積在這裡,敲膽經,是要把寒氣敲散,把血氣敲足,那麼自然而然,你的腿就變瘦了。敲膽經瘦腿正確方法:1.敲膽經要敲兩條腿,不然的話一條一腿粗,另一條腿細就不好了。2.中醫有句話叫做“離經不離穴”,所以敲膽經只是敲得大腿外側的膽經有點發熱、發麻,就可以達到刺激膽汁分泌的效果,並不要求很正確的穴位,當然如果能夠敲到位最好。3.辦公族可以利用工作間隙,坐位時敲打,也可以坐在床上伸直雙腿,用拳頭去捶大腿兩側。4.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兩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5.不需要敲到小腿上,小腿上膽經與胃經的位置不好區分,而且操作起來也不是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