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臨床常見的複雜症狀,
而不是一種疾病,
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幹結、排便費力等。
必須結合糞便的性狀、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有無便秘的判斷。
如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秘。
治療1.一般治療便秘患者首先需要排除器質性疾病所導致的便秘,
然後根據便秘輕重、病因和類型,
採用綜合治療,
包括一般生活治療、藥物治療、生物回饋訓練和手術治療,
以恢復正常排便生理。
重視生活治療,
加強對患者的教育,
採取合理的飲食習慣,
如增加膳食纖維含量,
增加飲水量以加強對結腸的刺激,
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時排便,
避免用力排便,
同時應增加活動。
治療時應注意清除遠端直腸內過多的積糞;需積極調整心態,
這些對獲得有效治療均極為重要。
2.藥物治療(1)容積性瀉劑 主要包括可溶性纖維素(果膠、車前草、燕麥麩等)和不可溶性纖維(植物纖維、木質素等)。
容積性瀉劑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
故對妊娠便秘或輕症便秘有較好療效,
但不適於作為暫時性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療。
(2)潤滑性瀉劑 能潤滑腸壁,
軟化大便,
使糞便易於排出,
使用方便,
如開塞露、礦物油或液狀石蠟。
(3)鹽類瀉劑 如硫酸鎂、鎂乳,
這類藥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臨床應慎用。
(4)滲透性瀉劑 常用的藥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
適用於糞塊嵌塞或作為慢性便秘者的臨時治療措施,
是對容積性輕瀉劑療效差的便秘患者的較好選擇。
(5)刺激性瀉劑 包括含蒽醌類的植物性瀉藥(大黃、弗朗鼠李皮、番瀉葉、蘆薈)、酚酞、蓖麻油、雙酯酚汀等。
刺激性瀉劑應在容積性瀉劑和鹽類瀉劑無效時才使用,
有的較為強烈,
不適於長期使用。
蒽醌類瀉劑長期應用可造成結腸黑便病或瀉藥結腸,
引起平滑肌的萎縮和損傷腸肌間神經叢,
反而加重便秘,
停藥後可逆。
預防1.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避免排便習慣受到干擾:由於精神因素、生活規律的改變、長途旅行過度疲勞等未能及時排便的情況下,
易引起便秘。
3.避免濫用瀉藥:濫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性減弱,
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
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做到勞逸結合。
適當的文體活動,
特別是腹肌的鍛煉有利於胃腸功能的改善,
對於久坐少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勞動者更為重要。
5.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日定時排便,
形成條件反射,
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
有便意時不要忽視,
及時排便。
排便的環境和姿勢儘量方便,
免得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