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趙又廷發了張在《三生三世》劇組和楊冪的合照, 誒媽楊冪的髮際線咋又變高了!
而且這絕對不是角度問題, 之前的兩張劇透照上就已經很明顯了。
尤其是從側面看, 整個額頭都露在外面了。
楊冪的髮際線怎麼不知不覺就變這麼高了呢?我記得她剛出道時的頭髮明明是這樣的。
拍《仙三》的時候額頭上的頭髮也挺濃密。
但是自從生下了小糯米之後, 雖然楊冪一直保持“少女”的顏值和心態, 也沒能阻擋她髮際線的後移, 慢慢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目測後移了至少1cm吧!難道生孩子還能影響髮際線的高低?
去百度了一下, 果然有這種說法。
你們要是還不信, 那我給你們舉幾個例子看看哈~
就說今年年初才生了兒子的佟麗婭吧,以前她的髮際線是在這個位置的。
拍《宮》的時候橘子君可喜歡她的這張鵝蛋臉了。
而且她的產後恢復簡直快得驚人,沒幾天就又回到產前的小蠻腰了。
但是原來的髮際線就……一去不復返了……
瞅這後退的程度和楊冪有得一拼了。
還有去年年末才當媽的章子怡,她的髮際線本來就屬於比較高的那種,要有劉海看起來才能舒服點兒
沒想到生了寶寶之後就更嚴重了,這樣下去真的不會禿頂嗎?
範瑋琪在生下雙胞胎之前髮際線也沒有那麼高的,頂多算是頭髮稀疏。
然而現在她的髮際線已經要比易建聯還高了。
徐若瑄的美人尖一直都是她的標誌,當年《旋風小子》裡造型美得呀,我一個女人都要愛上她了。
但是生了寶寶之後,她的美人尖好像越來越明顯了~
為啥?因為頭頂越來越禿了唄
除了楊冪,髮際線後移最明顯的星媽應該就是小S了吧,剛出道那會兒她也是個發量比較多的少女來著。
但是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媽的她明顯已經脫了不少發,額頭的形狀都變得奇怪了。
其實張柏芝當年的髮際線也沒有現在這麼高,顯得臉型特別漂亮。
但是在生了兩個寶寶之後,加上“豔照門”和離婚的壓力,她的髮際線已經有這麼高了。
不過看起來還是很漂亮,一點兒都不像快40歲的樣子。
劉濤產前產後髮際線的變化也特別大,當年演白娘子和慕莎公主的時候是這樣的。
08年生了一兒一女後複出就變成這樣了。
不過也有人說是因為她的顴骨太高,為了讓比例更好一些特意去調了下髮際線~
沒想到生孩子對這些女星的髮際線影響這麼大!
產後脫髮的常識
在發現自身有脫髮現象時,若能堅持以下幾個方面,是能夠達到儘早恢復的療效的。
(1)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
(2)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議在晚上十點前就寢;
(3)多食高蛋白食品(如雞蛋、鮮牛奶、黃豆、豆腐、花生、黑芝麻、核桃仁等)、各類海產品(魚類、蝦類、海藻類等),多食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等),適量補充對頭髮有益且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菇類、菌類、堅果類等);
(4)宜留長髮,頭髮飄動時,可鍛煉豎毛肌,防止頭皮退化變薄,有利於頭髮生長;
(5)經常參加跑步、打球、登山、跳舞等體育、娛樂活動,促進血液迴圈。
就說今年年初才生了兒子的佟麗婭吧,以前她的髮際線是在這個位置的。
拍《宮》的時候橘子君可喜歡她的這張鵝蛋臉了。
而且她的產後恢復簡直快得驚人,沒幾天就又回到產前的小蠻腰了。
但是原來的髮際線就……一去不復返了……
瞅這後退的程度和楊冪有得一拼了。
還有去年年末才當媽的章子怡,她的髮際線本來就屬於比較高的那種,要有劉海看起來才能舒服點兒
沒想到生了寶寶之後就更嚴重了,這樣下去真的不會禿頂嗎?
範瑋琪在生下雙胞胎之前髮際線也沒有那麼高的,頂多算是頭髮稀疏。
然而現在她的髮際線已經要比易建聯還高了。
徐若瑄的美人尖一直都是她的標誌,當年《旋風小子》裡造型美得呀,我一個女人都要愛上她了。
但是生了寶寶之後,她的美人尖好像越來越明顯了~
為啥?因為頭頂越來越禿了唄
除了楊冪,髮際線後移最明顯的星媽應該就是小S了吧,剛出道那會兒她也是個發量比較多的少女來著。
但是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媽的她明顯已經脫了不少發,額頭的形狀都變得奇怪了。
其實張柏芝當年的髮際線也沒有現在這麼高,顯得臉型特別漂亮。
但是在生了兩個寶寶之後,加上“豔照門”和離婚的壓力,她的髮際線已經有這麼高了。
不過看起來還是很漂亮,一點兒都不像快40歲的樣子。
劉濤產前產後髮際線的變化也特別大,當年演白娘子和慕莎公主的時候是這樣的。
08年生了一兒一女後複出就變成這樣了。
不過也有人說是因為她的顴骨太高,為了讓比例更好一些特意去調了下髮際線~
沒想到生孩子對這些女星的髮際線影響這麼大!
產後脫髮的常識
在發現自身有脫髮現象時,若能堅持以下幾個方面,是能夠達到儘早恢復的療效的。
(1)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
(2)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議在晚上十點前就寢;
(3)多食高蛋白食品(如雞蛋、鮮牛奶、黃豆、豆腐、花生、黑芝麻、核桃仁等)、各類海產品(魚類、蝦類、海藻類等),多食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等),適量補充對頭髮有益且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菇類、菌類、堅果類等);
(4)宜留長髮,頭髮飄動時,可鍛煉豎毛肌,防止頭皮退化變薄,有利於頭髮生長;
(5)經常參加跑步、打球、登山、跳舞等體育、娛樂活動,促進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