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容 » 護膚

解讀成分表 護膚&彩妝的小秘密

護膚和彩妝的全成分標注政策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完善的成分表可以讓消費者得到更多有用的資訊, 但也有很多是成分表不能告訴我們的。 這個時候, 則樣選擇, 就要求消費者自己擦亮眼睛了。

一、有效成分的配比

自從全成分標注問世以來, 很多人都在問——既然成分表標示了各種成分, 為什麼還要去專櫃購買護膚品?DIY一份一模一樣的不行麼?

先拋開DIY的安全和售後問題不談, 僅從成分角度來分析, 這個想法實施起來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因為, 成分表只標明了具體的成分和其含量的高低, 但具體的比例並沒有寫出來。 即便中醫抓藥還要稱個斤兩, 何況是高科技的護膚品?

有時候, 比例的微小錯誤不僅讓效果大大折扣, 甚至會讓產品失去作用。 比如歐萊雅公司的麥拉寧素環技術, 就是讓很多成分按照規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達到阻隔UVA/B的作用。

稍有差池, 防曬霜就不“防曬”了。

二、作用成分的濃度

護膚品配方是門大學問, 有的成分含量高低只是效果不同, 比如某些植物萃取, 在安全範圍內, 自然是含量越高效果越明顯, 含量低也是能夠起作用的。 而有些成分, 比如果酸、水楊酸。 卻是要再ph低到一定程度才能發揮作用的。

當其濃度不夠的時候, 不過是成分表裡的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罷了。

以果酸為例, 要選擇濃度至少5%的果酸產品, 最佳濃度介於8%到10%之間, 如果產品包裝上沒有標明果酸的濃度, 那麼果酸成分應該列在成分表的最前面。 同時, 只有產品的ph值介於3-4之間, 果酸才會有效, 高於4果酸無法發揮作用, 低於3又會刺激皮膚。 而這些, 都是成分表不能告訴你的。

三、敏感成分的含量

成分表中的成分是依據濃度的高低排列的, 但是排名靠後的香料、防腐劑的含量究竟是多少, 相信很多MM都很好奇。 畢竟,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添加劑對皮膚並無好處, 雖然沒還沒到“談虎色變”的程度, 但是相信大家和小編我一樣, 還是希望這些敏感成分越少越好的。

這些成分表上體現不出來, 但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的。 下面小編列舉MG紅酒亮膚煥顏面膜的成分表——去離子水、葡萄酒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乳酸鈉、咪唑烷基脲。 MG貼片面膜的成分表一貫簡單,

最後都以防腐劑“咪唑烷基脲”結束, 而這個防腐劑的含量, 估計不會很低, 因為面膜中所含的精華是膠水一樣黏黏的質地, 而咪唑烷基脲恰好就是這種質地。

四、活性成分的純度

植物護膚當道的今天, 但凡是“有頭有臉”的美妝品牌, 總要用些“天然成分”提高身價。 然而,提取自同一種植物的成分,因為工藝的不同,純度會有很大差別。再加上現在成分名稱的規範不是很完善,也讓很多商家有機可乘。同樣是成分表上的“XX提取物”,有些可能是經過蒸餾、萃取等多道工藝取得的高純度原料,有些可能只是一杯加了防腐劑的“鮮榨果汁”。

其實,不只是植物成分,一些化學成分比如透明質酸、輔酶Q10之類的也會遇到純度不同的困擾。護膚品成分達人張麗卿曾經在專欄裡提到一種變淡的鑒別方法——劣質的原料中往往有異味,需要用濃郁的香氣來遮蓋雜質的氣味。所以,如果護膚品只有淡淡的香味,多數情況下其原料的純度還是有保障的。

五、產品的製作工藝

同樣的配方,卻做出不一樣的產品,除去原料的品質,恐怕生產環境也是不能忽視的影響因素。曾經有一個選購原則在網上流傳甚廣:如果打開蓋子,發現面霜的膏體中摻有氣泡、雜物,就證明灌裝設備不過關,甚至可以推測整個生產設備都不過關。觀點雖難免片面,但可以看出,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生產設備的重要性也逐漸被重視起來。

原料的混合是否均勻,產品的分子量是否足夠小,整個生產和灌裝是否保證衛生……這些,成分表可體現不出來。還需要消費者依靠自身的經驗作出判斷。當然,安全起見,還是選擇那些正規廠商的產品比較穩妥。那些“三無”產品啦,DIY啦,玩玩就好,小編曾在淘寶上定制過一罐保濕面霜,雖然店長手工攪拌兩個小時的“勇氣”可嘉,但是效果嘛……估計是比不上粉碎均質機的。

然而,提取自同一種植物的成分,因為工藝的不同,純度會有很大差別。再加上現在成分名稱的規範不是很完善,也讓很多商家有機可乘。同樣是成分表上的“XX提取物”,有些可能是經過蒸餾、萃取等多道工藝取得的高純度原料,有些可能只是一杯加了防腐劑的“鮮榨果汁”。

其實,不只是植物成分,一些化學成分比如透明質酸、輔酶Q10之類的也會遇到純度不同的困擾。護膚品成分達人張麗卿曾經在專欄裡提到一種變淡的鑒別方法——劣質的原料中往往有異味,需要用濃郁的香氣來遮蓋雜質的氣味。所以,如果護膚品只有淡淡的香味,多數情況下其原料的純度還是有保障的。

五、產品的製作工藝

同樣的配方,卻做出不一樣的產品,除去原料的品質,恐怕生產環境也是不能忽視的影響因素。曾經有一個選購原則在網上流傳甚廣:如果打開蓋子,發現面霜的膏體中摻有氣泡、雜物,就證明灌裝設備不過關,甚至可以推測整個生產設備都不過關。觀點雖難免片面,但可以看出,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生產設備的重要性也逐漸被重視起來。

原料的混合是否均勻,產品的分子量是否足夠小,整個生產和灌裝是否保證衛生……這些,成分表可體現不出來。還需要消費者依靠自身的經驗作出判斷。當然,安全起見,還是選擇那些正規廠商的產品比較穩妥。那些“三無”產品啦,DIY啦,玩玩就好,小編曾在淘寶上定制過一罐保濕面霜,雖然店長手工攪拌兩個小時的“勇氣”可嘉,但是效果嘛……估計是比不上粉碎均質機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