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是為夏天打基礎的時候。 尤其是肌膚, 通過這個過度的過程, 才能保證肌膚在炎炎夏日下不被傷害。
夏日豔陽毫不留情地在臉頰、臂膀和背部留下吻痕, 一不注意便令人紅腫發癢, 曬黑曬傷。
對抗紫外線侵襲, 絕對少不了防曬乳, 但它並不是“有搽有保障”, 選錯產品或使用失當, 不但無法達到防護效果, 更可能危害肌膚, 輕則爆發滿臉痘子, 重則化學成分入侵, 在體內累積毒素, 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檢視5大迷思, 選擇安全有效的防曬乳, 美麗一“夏”。
高係數=高風險、 高負擔?
A:錯。 係數高低不是那麼重要, 關鍵在防曬乳中是否做到“防滲入”。
到了賣場, 種類眾多的防曬乳總讓人眼花繚亂, 儘管各品牌新品不斷抬高防曬係數, 但總有醫生站出來呼籲, 防曬係數越高, 皮膚就要承受越重的負擔, 是真的嗎?
修平技術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兼任講師張麗卿指出, 光看瓶身上的SPF/PA數值, 無法辨別防曬乳對皮膚的影響, “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滲入’, 才是防曬品是否安全的關鍵。 ”她解釋。
防曬劑有物理和化學兩類, 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 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 無滲入風險, 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 但化學性防曬就必須考量防滲入問題。
由於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 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
可惜的是, 她大量流覽市售防曬產品後發現, 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在內, 竟有八成廠商不重視防滲入的重要性, 因此消費者日常使用防曬產品時, 毒素或許已悄悄在體內累積。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也肯定防滲入的價值, 但他憂心, 各國對於防滲入還沒有認證機制, 因此消費者就算重視安全, 也無從辨識。
對此, 張麗卿老師建議從幾個方向測試產品, 保障自身安全:
1.先瞭解手中的防曬乳是物理性、化學性, 或是兩者混合, 化學防曬劑比例越高,
2.在臉上試搽一點防曬乳, 若感覺刺痛, 就代表成分滲入皮膚, 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劑, 表示廠商沒考慮到防滲入安全問題, 應直接從購買清單中刪除。
3.將防曬乳搽在手上, 等待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