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現代科學的調查, 喝茶多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率要低一些。 科學家們推測, 是茶中的多酚化合物起了作用。
這似乎說明牛奶確實可以抑制茶的“保健功能”。
於是科學家們需要設計其他的實驗來回答這樣的問題。 他們找來一些志願者, 餓了他們一晚上之後, 先抽他們的血, 然後給他們喝一杯茶, 之後每隔幾十分鐘再抽一次血。 一方面, 可以直接分析這些血中的多酚化合物含量。 茶多酚是多種物質的總稱, 可以分析其中最主要的種類。 這種方法很直觀, 不過只能分析已知的多酚種類, 難免遺漏掉一些未知的。 另一方面, 可以直接檢測血液的抗氧化活性。 然後另找一天,
志願者們貢獻了許多血液樣品, 科學家們也就可以畫出一條曲線, 來描述喝茶之前和之後一段時間內血液中多酚化合物含量(或者抗氧化活性)的變化。 結果顯示:喝茶之後, 血液中的多酚和抗氧化活性逐漸升高, 不同的茶會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一個最大值, 然後逐漸下降, 直到恢復喝茶前的水準。 也就是說, 通過分析血液來檢測茶多酚是否到了血液中, 是一種可靠的方法。
義大利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 他們的結果是當茶中加了牛奶之後, 在體內的抗氧化活性被完全抑制了。 這個結果跟其他科學家做的試管實驗結果倒是一致。 不過, 他們自己的試管實驗, 卻顯示牛奶沒有影響。
這個結果有點出人意料, 也有其他科學家們進行其他的實驗。 1998年5月出版的同一本雜誌上, 荷蘭科學家發表了類似的實驗。 他們是直接檢測血液中的兒茶素——最重要的茶多酚——的含量。 結果是:茶中加牛奶, 對兒茶素的吸收沒有影響。
這兩項結果有相當的衝突。 不過, 在健康領域, 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 如果我們選擇性地接受我們“期望”的結論, 那麼正反的結論都能找到支援。 “牛奶到底會不會影響茶多酚的吸收”這個問題, 就還需要更多的、其他科學家的實驗來驗證。 在隨後的10來年中, 荷蘭、印度、英國的科學家們又發表了其他的一些實驗, 結果都是牛奶不影響茶水中多酚物質的吸收。
這樣, 這個問題似乎塵埃落定了。 不過,
因為綠茶中的多酚化合物遠比紅茶要高, 所以一般認為綠茶的“保健作用”更好。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曾經對“綠茶抗癌”的223篇論文分別作了仔細分析, 認為只有幾項研究能夠說明問題, 但結果並不一致——有的顯示無效, 有的顯示有微弱作用;而且顯示有用的研究, 後來沒有得到其他研究者的重複。於是,FDA做出的結論是:綠茶“相當不可能(highlyunlikely)”具有抗癌的作用。
其實,茶多酚能否被吸收,吸收之後能否起到保健作用,並不是那麼重要。無論如何,茶也還是一種很好的飲料。它不含糖,不含鹽,幾乎沒有熱量,能讓我們愉快地喝水解渴,就是最好的作用。它的“保健作用”,或許可以作為喝茶聊天的談資,太過當真,就沒有必要了。
後來沒有得到其他研究者的重複。於是,FDA做出的結論是:綠茶“相當不可能(highlyunlikely)”具有抗癌的作用。其實,茶多酚能否被吸收,吸收之後能否起到保健作用,並不是那麼重要。無論如何,茶也還是一種很好的飲料。它不含糖,不含鹽,幾乎沒有熱量,能讓我們愉快地喝水解渴,就是最好的作用。它的“保健作用”,或許可以作為喝茶聊天的談資,太過當真,就沒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