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常常會因為只是喜歡或者自認為是健康的, 就用一些偏好的食物替代一些不感興趣的食物, 這樣的飲食“替身”是不少人都存在的誤區。 殊不知, 正是這些方便的“替身”, 讓你離健康越來越遠了。
惡習三:新鮮蔬菜代替冷藏蔬菜
如果是指剛從菜地裡採摘下來的新鮮蔬菜, 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問題。 但事實上我們吃到的蔬菜大都沒有那麼新鮮了, 通常都是儲存了幾天的,
惡習五:畜肉代替魚肉
只吃豬肉, 少吃或不吃魚肉是多數漢族人的習慣。 雖然兩者的蛋白質含量和吸收率差異不大, 但脂肪的構成卻有很大差異。 魚的脂肪含有較多的某種多不飽和脂肪酸, 這種脂肪酸對兒童的大腦發育和預防心血管疾病起著有益的作用。 而畜肉, 尤其是牛羊肉, 脂肪酸以飽和為主, 過多攝入不利於健康。
惡習七:補藥代替營養品
不少人在醫生建議加強點營養時, 卻往往去服用各種補藥。 然而, 專家指出, 補藥不可代替營養品。 氨基酸是常見補藥,但若不是進食困難, 則不必應用, 盲目輸氨基酸不僅可致過敏反應, 對於腎功能不好者, 還可能導致肝昏迷、尿毒癥的發生。 不少人認為, 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 多吃點無妨, 實則不然, 長期服用維生素a、d丸可發生維生素a中毒, 出現骨痛、嘔吐、瘙癢、脫髮等。 因此, 加強營養, 應從調節飲食入手, 切勿濫用營養品。
惡習八:營養品代替天然食品
很多人越來越重視營養, 這是好事, 但濫用營養品, 好事就變成壞事。把蛋白粉當飯吃,把維生素當水果和蔬菜,認為吃了這些營養品,身體就會長保健康。更有不少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多吃點無妨,實則不然。例如,大量的維生素c與腎結石形成有關,加強營養,原則上應從飲食調節入手。如果飲食不夠,確需補充時,應該由相關專家給予建議,切不可濫補。
好事就變成壞事。把蛋白粉當飯吃,把維生素當水果和蔬菜,認為吃了這些營養品,身體就會長保健康。更有不少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多吃點無妨,實則不然。例如,大量的維生素c與腎結石形成有關,加強營養,原則上應從飲食調節入手。如果飲食不夠,確需補充時,應該由相關專家給予建議,切不可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