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1 長跑有什麼好處?
下個月小李就滿25歲了。 這天, 好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25歲以後新陳代謝要減慢了。 你家附近有個公園,
專家解惑:
周同介紹, 科學實驗證實, 長跑過程中較長時間的有節奏的深長呼吸, 能使人體呼吸大量的氧氣, 當吸收氧氣量超過平時的7~8倍時, 肺活量便會相應的提高;長跑還能讓心肌供氧狀態得到改善, 使心肌肌纖維變粗、心收縮力增強, 從而提高心臟工作能力, 所以長跑是健身的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不僅如此, 長跑時, 人體內的血液迴圈加快, 對排泄系統的有害物質起到清洗作用, 從而使有害物質難以在體內停留和擴散。 據測定得知, 16分鐘跑3000米或25分鐘跑5000米, 血液中膽固醇水準會下降。
長跑不僅健身, 還能健“心”。 因為不重視比賽勝負, 只求在輕鬆愉快中健身, 所以最能促進體內釋放一種多肽物質——內啡吠, 從而使人產生一種持續的欣快感和鎮靜作用, 對緩解現代社會高節奏和激烈運動帶來的精神心理緊張十分有益, 對於培養人們克服困難, 磨煉刻苦耐勞的頑強意志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但周同提醒, 平時沒有體育鍛煉習慣的人應該循序漸進, 如果運動量大大超出平時負荷, 有可能會造成猝死或者其他運動傷害;輕度活動就有胸悶、頭痛、頭暈等不適症狀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者, 在開始一項運動之前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另外, 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 確保路況良好才開始長跑。
疑惑2 跑步會讓腿變粗嗎?
正當小李動心之時, 她突然想起曾經在網上論壇看到過“練跑步會讓人的腿變粗”的說法, 不禁開始擔心, 練跑步會跑出傳說中的“象腿”嗎?
專家解惑:
對於像小李這樣不以“練大只”為目的的人而言, “越跑腿越粗”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 周同指出, 跑步到底會不會讓腿變粗, 關鍵還得看怎麼跑。 跑得得當, 不僅不會使腿變粗, 相反還能減肥瘦身。 “如果不相信, 看看從事長跑運動員的身材和下肢, 就明白了。 ”
周同表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大腿粗的真正“元兇”是脂肪。 可是如何判別呢?“在雙腿不用力的情況下, 凡是能用手掐起來的都是脂肪。 ”而在正常情況下, 減脂肪比增肌肉要容易得多, 有效的減脂運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
事實上, 人體內合成肌肉所需的激素分泌非常少, 即使是大量的運動, 也很難形成肌肉。 而且, 正常的飲食對肌肉增長的貢獻是很有限的。 但是, 凡是運動的肌肉都比長期不使用的肌肉更加容易攝取養分, 運動也能相對提高生長激素的水準,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在跑步前後壓壓腿、拉伸拉伸, 就能預防跑步引起的下肢變粗。 對此, 周同表示:“這一說法尚沒有相關的理論依據, 但這些都是跑步前後應該做的放鬆活動, 有利於預防傷病和加快身體的恢復。 運動後放鬆、按摩還可以加快疲勞的解除、代謝產物的清除。 ”
疑惑3 跑步為何老“不夠氣”?
消除了心中的顧慮後, 小李開始了慢跑鍛煉。 可是不久, 他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想當初自己在讀大學時, 每次體能測試中肺活量一項可都是“優秀”級的。 為什麼如今沒跑幾步就已經覺得“不夠氣”了?畢業才一兩年, 總不可能“退化”得這麼快吧?
專家解惑:
周同解釋,像小李這樣的不經常鍛煉者或初次鍛煉者,在長跑時往往會出現“剛跑幾步就不夠氣”的現象。可是,“不夠氣”不單單和肺活量有關,還與心臟功能和肌肉適應能力有關。
一般以健身為目的的跑步是長時間的慢跑,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不經常鍛煉者或快跑者尤其容易感到“不夠氣”。周同解釋,這其實是因為平時鍛煉少,心臟的儲備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弱,肌肉內能量的儲備和代謝能力較低,不能夠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所引起的。小李肺活量優秀、但是跑步時仍然感覺上氣不接下氣,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運動頻率每週3次以上為佳
如果已經有了很好的鍛煉基礎,跑步鍛煉時仍然大口大口喘氣,就可能是運動強度過大的標誌。他表示,慢跑時應該讓心率維持在每分鐘120~140次,“具體感覺就是跑步的時候還可以和同伴做不費力的交談——上氣不接下氣那肯定是過了。在開始鍛煉的時候,建議強度比這個還要低。”如果鍛煉後有疲勞感,但是精神狀態良好、體力充沛,吃得香、睡得好,就說明運動量是合適的。
他還提醒,在中等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時間在30~60分鐘就可以。開始的時候如果達不到這個運動時間,沒有必要堅持,更不可操之過急,可以等有了一段時間的鍛煉基礎,再循序漸進加大運動量。但是,運動頻率就最好不要“妥協”,保持在每週3次以上為佳。
總不可能“退化”得這麼快吧?專家解惑:
周同解釋,像小李這樣的不經常鍛煉者或初次鍛煉者,在長跑時往往會出現“剛跑幾步就不夠氣”的現象。可是,“不夠氣”不單單和肺活量有關,還與心臟功能和肌肉適應能力有關。
一般以健身為目的的跑步是長時間的慢跑,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不經常鍛煉者或快跑者尤其容易感到“不夠氣”。周同解釋,這其實是因為平時鍛煉少,心臟的儲備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弱,肌肉內能量的儲備和代謝能力較低,不能夠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所引起的。小李肺活量優秀、但是跑步時仍然感覺上氣不接下氣,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運動頻率每週3次以上為佳
如果已經有了很好的鍛煉基礎,跑步鍛煉時仍然大口大口喘氣,就可能是運動強度過大的標誌。他表示,慢跑時應該讓心率維持在每分鐘120~140次,“具體感覺就是跑步的時候還可以和同伴做不費力的交談——上氣不接下氣那肯定是過了。在開始鍛煉的時候,建議強度比這個還要低。”如果鍛煉後有疲勞感,但是精神狀態良好、體力充沛,吃得香、睡得好,就說明運動量是合適的。
他還提醒,在中等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時間在30~60分鐘就可以。開始的時候如果達不到這個運動時間,沒有必要堅持,更不可操之過急,可以等有了一段時間的鍛煉基礎,再循序漸進加大運動量。但是,運動頻率就最好不要“妥協”,保持在每週3次以上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