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保養品中, 保濕品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而保濕品的消費者也正是從專櫃品牌流失到開架市場中比例最高的。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品牌及價位的高低落差, 這個被視為肌膚基礎保養的保濕品, 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教你聰明選購
由於保濕產品建構的鎖水、補水功能是很容易達到的, 也導致開架品牌的替代性提升, 讓原本許多專櫃消費者會轉往購買開架保濕品;不過, 不論開架或專櫃品牌、高價或平價, 保濕產品仍是有共通的基本要件, 小編今天就告訴你選購保濕品的基本守則。
三個基本要則:
一、產品呈弱酸性
首先, 可以用試紙確定保濕產品的弱酸性配方, 臉上的皮脂需要弱酸保護, 市面上常見的精華液、保濕凝膠、凍膠, 因為要營造偏透明的質地, 會用堿去中和, 若堿加過量, 則會讓產品變成弱鹼性, 長期使用會傷害肌膚角質層, 並導致你越擦皮膚越粗糙。
二、油水要兼顧
保濕的原則其實就是讓肌膚油水平衡、處於最舒服的狀態, 很多時候是要靠自己自覺來調整。 基本上, 保濕產品的機制也必須油水兼顧, 在冬天皮脂保護不夠時, 也能使肌膚提供足夠的油脂量。
三、大小分子要兼顧
除了透過玻尿酸、納豆萃取、多醣體等大分子成分的抓水能力提供保濕外, 保濕品也需要添加如天然植物油、維他命B5等小分子成分當作肌膚鉚釘,
附加要則 附加要則:
避免香料添加 成分越單純越好
除了注意三要原則外, 因保濕品是使用後能立即感受的產品, 許多人也就忽略當中化學成分所累積的傷害。 保濕品應儘量避免添加香料、化學油脂、合成脂、防腐劑等容易引發刺激敏感的成分, 若太多化學成分滲透到角質層, 會導致角質提早老化、天然的抓水能力變弱, 久而久之肌膚看起來就會暗淡無光, 這種產品對於肌膚本身的保濕能力無法提升, 只能滿足剛使用完後的保濕感。
保濕之外 加碼功能影響價格
保濕產品的價差極大, 當中的差異何在?其實不論開架或是專櫃產品, 單就保濕品的基本功能是很容易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