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鈉、低氯、低鈣、低鎂):是伴隨著利尿劑的利尿作用的常見副作用, 在大劑量、長療程、應用襻利尿劑的情況下尤其容易發生, 且低鉀和低鈉血症最常見。 低鉀血症可以引起乏力、心律失常、腸蠕動紊亂(甚至腸麻痹)、洋地黃過量;低鈉血症引起倦怠、嗜睡、煩躁甚至昏迷;低鈣血症引起心律失常、肌肉痙攣、抽搐等;低鎂血症引起心律失常。 臨床上通過下列方法避免或減少利尿劑引起的電解質紊亂。
1.補充電解質:為了避免電解質紊亂的發生, 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適當補充。 口服或靜脈補鉀是最常採用的方法。
以往認為小劑量的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12.5mg、或吲噠帕胺2.5mg不會引起低鉀血症, 但實踐證明, 在老年、進食不佳時, 同時少量補鉀是明智的做法。
2.與保鉀利尿劑或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合用:小劑量的噻嗪類利尿劑(12.5~25mg)與保鉀利尿劑或ACEI合用時一般可以不要額外補鉀,
(二)體位性低血壓或血壓下降:利尿劑引起血壓的變化常見於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時應用擴血管藥物或大劑量靜脈應用襻利尿劑的情況下。 在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利尿劑情況下加用ACEI時, 為避免首劑低血壓的發生, 需要從小劑量開始, 必要時在停用利尿劑1~2天后加用ACEI。
(三)血尿酸升高、痛風:是大劑量長期應用利尿劑的不良反應。 在心力衰竭患者比較常見。 應定期測定血尿酸水準, 必要時加用降尿酸藥物如別嘌呤醇。
四)糖耐量減低:也是大劑量長期應用利尿劑的不良反應。
(五)脂質代謝紊亂:為大劑量長期應用利尿劑的不良反應。 表現為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升高, 必要時採用調脂藥物治療。
(六)氮質血症:常見於藥物引起迴圈血容量不足的情況下, 如大劑量使用利尿劑、或與其它擴血管藥物合用時。 在心力衰竭患者, 與利尿劑有關的氮質血症比較常見, 治療的方法包括適當減少利尿劑或ACEI的劑量, 必要時適當擴容。
在現代高血壓治療中, 利尿劑佔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均推薦採用小劑量的噻嗪類, 主要是氫氯噻嗪6.25~25mg/d, 在這種劑量下較少引起電解質紊亂, 很少引起明顯的代謝異常。
在心力衰竭治療中, 利尿劑是緩解患者症狀的最有效藥物之一。 隨著利尿劑作用的發揮, 尿量的增加, 應注意補充電解質, 在靜脈用藥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時尤其應注意。 對於慢性心力衰竭, 常與ACEI合用, 對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目前還推薦使用小劑量的安體舒通, 因此, 應注意複查血鉀, 根據情況適當補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