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這個多雨偏濕的季節, 本身體質偏弱偏濕的人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 春季往往濕氣重, 容易帶來各種“濕症”, 因此初春養生要做好祛濕工作。
在嶺南地區,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偏於濕。 一方面是內濕, 而另一方面則是外濕。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余梅香解釋, 內濕多因飲食不節制, 或在冬季時吃多了肥甘厚膩的食物, 讓體內濕氣內侵脾陽以至失運。 而外濕是由於春季雨水較多和回南天等外界的濕氣過多, 容易讓濕邪入侵。 內外因相互影響, 容易 引發疾病。
中醫認為, “濕邪”是“六淫”之一。 當人體正氣不足, 抵抗力下降時, 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 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 也要注重祛濕健脾, 將身體裡面的濕邪驅走, 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 專家建議, 春天的飲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 有健脾養胃的功 效。 還可以將切成薄片的黨參用開水浸泡代茶飲, 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胖者往往也是濕症的高發人群。 但余梅香強調, 祛濕也要對症, 並非每個人都需要祛濕。 一般來說, 身體有“濕”會引起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症狀;同時精神上可能會出現 萎靡、嗜睡、易怒、煩躁等狀態;而身體、四肢會感覺較為沉重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的表現。 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 建議到正規醫院找醫生診治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