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 體力勞動少的人群中, 肥胖正逐漸成為日常保健的現實問題。 攝入能量多於消耗, 多餘能量以脂肪形式存於體內。 肥胖增加機體臟器的負擔, 同時又加速衰老進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膽疾病、骨關節炎及痛風症等發病率均明顯增高。 應激反應能力下降, 抗感染能力降低, 對麻醉和手術耐受力差。 儘管我國肥胖問題遠不如西方國家突出, 但隨著生活水準逐漸提高, 肥胖增多趨勢非常明顯。 ?
一、營養治療目的
證機體蛋白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需要, 維持機體攝入能量與消耗間的負平衡狀態,
二、營養治療原則
肥胖直接起因是長期能量攝入量超標, 治療就必須堅持足夠時間, 持之以恆、長期地控制能量攝入和增加能量消耗, 徹底糾正能量高代謝狀況, 切不可急於求成。 建立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措施, 是取得療效和鞏固療效的保證。
(一)限制總能量 能量限制要逐漸降低、避免驟然降至最低安全水準以下, 應適可而止。 輔以適當體力活動, 增加能量消耗。 成年輕度肥胖者, 按每月減輕體重0.5~1.0為宜, 即每天減少0.53~1.05MJ(125~250kcal)能量來確定每天3餐的標準。 而成年中度以上肥胖者, 每週減體重0.5~1.0, 每天減少能量2.31~4.62MJ(552~1104kcal), 應從嚴控制。 每人每天飲食應儘量供給能量4.20MJ(1000kcal),
(二)蛋白質 肥胖因攝入能量過多, 過多能量無論來自何種能源物質, 都可引起肥胖, 食物蛋白當然也不例外。 同時, 嚴格限制飲食能量供給, 蛋白質營養過度還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害, 故低能量飲食蛋白質供給不宜過高。 因此對採用低能量飲食中度以上肥胖者, 蛋白質提供能量占總能量20%~30%為宜, 並選用高生物價蛋白, 如牛奶、魚、雞、雞蛋清、瘦肉等。 ?
(三)限制脂肪 限制碳水化合物供給, 過多攝入脂肪可引起酮症, 限制飲食能量供給時, 必須限制飲食脂肪供給量, 尤其需限制動物脂肪。 因在肥胖時脂肪沉積在皮下組織和內臟器官過多時, 常易引起脂肪肝、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併發症。
(四)限制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飽腹感低, 可增加食欲;中度以上肥胖者有食欲亢進, 低能量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值仍按正常或高於正常要求給予, 則患者難以接受。 此外, 為防止酮症和出現負氮平衡, 碳水化合物供給應控制在占總能量40%~55%為宜。 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能轉變為脂肪, 尤其是肥胖者攝入簡單糖後, 更容易以脂肪的形式沉積。 因此, 對含簡單糖食品, 如蔗糖、麥芽糖、果糖、蜜餞及甜點心等, 應儘量少吃或不吃。 食物纖維可不加限制, 凡食物纖維多的食物可適當多用, 每人每天飲食粗纖維供給量不低於6g為宜。
(五)限制食鹽和嘌呤 食鹽能引起口渴和刺激食欲, 並能增加體重, 多食不利於肥胖症治療, 故食鹽3~6g/d為宜。 嘌呤可增進食欲和加重肝腎代謝負擔, 故含高嘌呤的動物內臟應加以限制, 如肝、心、腎等。 ?
(六)烹調方法及餐次 宜採用蒸、煮、燒、汆、烤等烹調方法, 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煎炸食物含脂肪較多, 並刺激食欲, 不利於治療。 進食餐次應因人而宜, 通常為每天3~5次。 ?
(七)其他 必須按正常標準保證飲食有足夠維生素和礦物質, 多進食蔬菜。 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 且能量低, 並有飽腹感;食物應多樣化, 切忌偏食。 只要含能量低, 來源分配得當, 營養平衡, 任何普通飲食都可成為良好的減肥飲食。 ?
三、預防
預防肥胖比治療更易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