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火針療法是將體針燒紅,刺入人體的部位或穴位,去除疾病的一種刺方法。
二、簡史:
朝代 著作 名稱 適應症
秦漢 《內經》 燔針 痹症、寒症、經筋及骨病
漢 《傷寒論》 燒針 傷寒表症
隋 《針灸甲乙經》 淬針 痹症、寒邪
唐 《千金要方》 白針 +外科瘡瘍
宋 《針灸資生經》 火針 +內臟病如心臟病、哮喘
明 《針灸聚英》 火針 +外科破膿、治瘤
清 《外科正宗》 火針 +瘰鬁
清 《本草從新》 火針 +癱瘓不仁、積聚
三、功效:
1、祛寒除濕、溫經止痛 火針可溫通經脈,鼓動人體陽氣,行氣活血,使脈絡調和,氣機疏利、津液運行、疼痛自止,治療因寒因濕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經氣、宣肺定喘 寒邪飲冷則傷肺,火針可溫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經氣,則肺氣得以宣發肅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風門、肺俞。
3、助陽化氣、消徵散結 徵結即腫物或包塊在體內或體表的積留,火針能行氣活血、助陽化氣、氣機疏利、津液運行則消除徵結。血管瘤、脂肪瘤、纖維瘤:局部取穴。
4、壯陽補虛、升陽興陷 脾胃陽虛→胃下垂。治療:足三裡、內關、脾俞、中脘。中氣不足→陰挺。
治療:氣海、關元。
5、生肌斂瘡,去腐排膿 火針促進氣血進行,鼓舞正氣,正氣充盛,則能排除膿毒。可治破漬或未破潰已成膿腫。
6、攻散痰結,消除瘰鬁 火針可溫通陽氣,攻散痰結,疏通氣血,消積化瘀,故可治除瘰鬁。
7、助陽化氣、解除麻木 火針能溫通助陽,引陽達絡,使氣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見類型:氣虛者、遍身麻木;中風者,半身麻木;肝鬱脾虛針,手足麻木:外傷經脈者,局部麻木,操作:細火針散刺法。
8、溫通經絡、祛風止癢 局部增生性皮膚病:粗火針點刺局部。 全身搔癢症:細火針點刺曲池、血海、風市等。
9、運行氣血、解痙止攣 適應於面肌痙攣,多因肝血不足,風痰阻絡致筋脈失養,風擾經絡引起。
10、引熱外達、清熱解毒 根據“以熱陰熱”,“火鬱發之”的理論,火針可治療因熱毒內蘊,拒寒涼藥而不受之熱證如乳腺炎、帶狀皰疹和腮腺炎。
11、健脾利濕、溫中止瀉 火針具有增強陽氣,調節臟腑、收攝止泄的功能,可以治療慢性腸炎。 取穴:中脘、天樞、長強。
12、補益脾氣、通抻筋脈 火針能助陽化氣,使脾胃氣盛,則氣血化生充足,筋脈得以潤養,肌力增強,肌肉豐滿。 治療痿證。
四、針具:
1、材料要求:耐受高溫、堅硬挺拔
材料:鎢錳合金
2、結構:針尖---尖而路銳針體---堅硬挺直針柄---隔熱不燙手
3、型號:
型號 直徑 適應範圍
細火針 0.5mm 面部、老人、兒童
中粗火針 0.8mm 四肢軀幹、壓痛點、病灶周圍
粗火針 1.1mm 病灶部位如竇道、臁瘡等
五、操作:
1、定穴位:選擇經穴、壓痛點、病灶局部 方法:拇指掐“+”字
2、消毒:75%酒精
3、體針加熱: 酒精燈點烯,右手以握筆式持針,針尖和部分針體插入火焰中,根據針刺需要深度,決定體針燒紅的長度,燒針以通紅為度,針紅則效力強。
4、進針: 趁著針紅,迅速地將針準確地刺入穴位,並敏捷的將針拔出,全過程二分之一秒。
5、出針後處理: 棉球按壓針孔,即可減輕疼痛,又可保護針孔。
6、醫囑: 火針當天的正常反應為針孔發紅、發癢,注意不能搔抓,當天不能洗澡。
7、注意事項:
1)操作要點:紅、准、快。
2)操作注意安全,防止燒傷火災的發生。
3)體質虛弱者採取臥位。
4)糖尿病者慎用火針。
六、適應證:
內科:關節炎、胃脘痛、過敏性哮喘、肺氣腫、面肌痙攣、未梢神經炎、陽痿、遺精。 外科:乳腺炎、腱鞘囊腫、瘰鬁、脂肪瘤、血管瘤、纖維瘤、靜脈炎、脈管炎。
婦科: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外☆禁☆陰子斑 皮科:神經性皮炎、帶狀皰疹、牛皮癬
七、典型病例:
八、小結:
火針療法具有祛寒除濕、溫經止痛;疏通經氣、宣肺定喘;助陽化取、消徵散結;狀陽補虛、升陽舉陷;攻散痰結、消除鬁;生肌斂瘡、驅腐排膿;助陽益氣、解除麻木;文通經絡、祛風止癢;運行氣血、解痙止攣;引熱外達、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溫中止瀉;補脾益氣、通利筋脈的功能。火針源於古代,發展於當代,火針操作要領:紅、准、快。火針療法可以治療內科、外科、婦科骨科五官科等許多疾病,其療效迅速顯著,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