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2歲寶寶的張女士, 結婚前身材苗條。 或許是偉大的母愛精神使然, 張女士在懷孕後就開始大吃親戚朋友贈送的滋補品, 為的就是讓肚子裡的寶寶將來更加健康。 結果由於營養的過分攝入, 張女士很快就像吹氣球一樣地胖了起來, 生子前和生子後簡直判若兩人。 看著滿櫥櫃的漂亮衣服, 張女士興歎, 我何時才能回到從前?為此, 張女士買了很多關於減肥的書, 經過仔細研讀, 她終於明白了熱量過剩是引起肥胖的根本原因, 自己的發胖主要與孕期攝入過多的營養有關。 因此, 張女士開始關注起自己飲食的熱量攝入,
張女士的經歷, 可能很多減肥人士也有, 且甚為不解:自己選擇的明明是低熱量食品, 又不吃主食, 為什麼體重不降反而上升呢?其實, 大家走入了一個誤區:以為只要是低熱量食品就是減肥食品, 就可以放心地食用, 而不必考慮攝入的總量。
實際上, 低熱量食品相對普通食品只不過是去除了部分提供熱量的糖或脂肪, 而作為食品,
可見, 即使是低熱量食品, 進行合理搭配也十分關鍵。 不過, 這一點常常被人們忽視, 一些生產廠家和商家也因此大做文章, 設計低熱量減肥食品的陷阱。 其實, 關於低熱量食品, 國際上于1990年曾就此問題進行過規範, 認為“低熱量食品”所含熱量值至少要比同類非低熱量食品所含熱量低30%, 有的國家規定至少要減低35%。 但是, 目前 “低熱量食品”一詞成了商家作秀的托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