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油多不一定發胖,
運動少更易發胖
說到維持體重,
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管住嘴巴”。
“但是吃得多一定會胖嗎?不一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可基教授說,
一個人的體重取決於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
維持體重的更關鍵因素其實是活動量。
舉例來說,
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每天攝入的能量高達10375卡路里,
遠遠高於普通人每日的能量攝入,
但他每天運動超過4小時,
體形依舊維持得很好。
李可基強調,
在現代社會,
各種體力活動越來越少,
單純靠控制進食量來保持體重常常失敗;只有在管住嘴的同時有足夠的運動量,
2.沒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李可基還強調“快樂享受美食, 保持健康體重”的理念, 他說, 正確的觀點應該是:沒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例如, 很多人覺得高脂肪的食物就是不好的, 但其實脂肪本身無好壞之分, 就看你如何進食。 飽和脂肪吃得過多可以使血裡面的膽固醇增加, 損害人體的健康, 但也有一些油脂成分與維持正常的血液黏度、免疫功能和智力發育有一定關係, 適量食用有利健康。
“如果你愛吃巧克力、冰淇淋或含糖飲料, 你完全可以把它列入你的食譜中, 不過要適量, 也要注意與其他食物搭配, 並且要通過運動把多餘的能量消耗出去,
3.體重過輕也危險
“一些人尤其是年輕女性認為越瘦越好, 明明自己的體重屬於正常範圍, 還要拼命減肥。 她們不知道, 如果成人的體重指數低於18.5, 生病和死亡的危險都要提高很多。 ”肥胖問題專家、前中國預防科學院院長陳春明教授說, 有些人為減肥過分控制飲食, 導致營養缺乏, 微量元素大量減少;還有一些人認為吃主食會長胖, 就不吃主食, 這都非常不科學。
他提出, 流行病學分析所得到的資料證明, 過於消瘦的人群, 患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危險比體重正常的人群要高, 死亡率遠遠高於體重正常的人群。
何為健康體重?
體質指數=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體重包括身體脂肪組織、骨骼和肌肉等非脂肪組織的重量。
體質指數由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來。 我國成年人健康體重的範圍為18.5~23.9kg/m2, 24.0~27.9kg/m2為超重, 大於等於28kg/m2為肥胖, 小於18.5kg/m2為消瘦。
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 都會縮短壽命。 體重在健康範圍內患各種疾病的危險性小於消瘦者或超重和肥胖者。
專家建議——
●少吃一兩口, 多動15分鐘
●日行一萬步
進食量和身體活動量是維持能量平衡的兩個決定性因素。 當進食量大於身體活動量時, 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 久而久之就會使人發胖;反之則會造成體重過低和消瘦。 所以, 為了保持健康的體重, 提倡食不過量,
至於保持健康體重所需的運動量, 李可基指出, 中國政府推動“日行一萬步”, 中國營養學會則提出日行6000步。 “日行一萬步”具有很多靈活性, 家務活動、出行交通、工作活動均可計步數, 比如, 拖地板8分鐘, 擦窗戶11分鐘, 站立帶孩子15分鐘, 其運動量就相當於走1000步。 “不管是走1萬步, 還是6000步, 都有一個基本原則, 就是量力, 只要適合自己就行。 ”
李可基還給出了各種美食零食的能量和相當步數:吃一根油條, 需要走11824步才能消耗掉;走8203步才能消耗掉一個170克的冰淇淋;吃一個88克的玉米沙拉, 則只需要走293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