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醫學減肥

中醫減肥方法

中醫診治強調的是辨證診治, 治療肥胖症也是根據個人體質, 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若以中醫觀點來看, 可將肥胖分為濕熱、脾虛、肝鬱氣滯和腎虛四個類型。 而理想的中醫減重法, 則應先瞭解自己屬於何種肥胖體型, 採取合適的針灸與藥方, 加上飲食的控制與持續的運動, 以達到治標又治本的功效。

4種肥胖體質

Check1 濕熱型

表現

此型肥胖者容易口乾舌燥、便秘、小便較黃、口苦、口臭、潮紅, 也比較怕熱。

治療重點

清熱、化濕、通腑

針灸穴位

內庭穴(位於第二、三腳趾縫端, 具清胃瀉熱作用)、天樞穴(肚臍旁兩寸處,

可以理氣血、調胃腸)、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縫上二寸凹陷處, 可疏肝活血、理氣止痛、清利濕熱)。

適合藥材

決明子(味甘苦鹹, 作用為清熱、消炎、利尿、潤腸、通便、降脂, 適合熱性體質肥胖患者)、山楂(可降血脂, 抑制脂肪的吸收)、白茅根(清熱生津、逐濕利水)、苡仁(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四大功效)。

建議藥方:清熱消脂茶

材料:決明子1兩、山楂3錢、白茅根3錢。

作法:以水1500cc, 決明子先煎20分鐘, 再放人另兩味藥材, 小火煮20分鐘, 溫飲。

功效:清熱利濕、消脂、通便。

Check2 脾虛型

表現

脾虛型的肥胖屬於虛胖, 通常和水腫有關。 主要表現是手腳腫脹與冰冷、臉色蒼白、易倦怠、腹脹、腹瀉等。

針灸穴位

合穀(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 可改善腹瀉等胃腸道疾病)、中脘(臍上四寸,

居胸骨劍突與肚臍之中間, 具有溫補脾胃、清熱化濕、理氣活血之效)、足三裡(膝蓋骨下緣直下三寸, 距離膽骨粗隆外側一橫指處, 增強脾胃的消化、蠕動能力)。

適合藥材

黃芪(補氣健脾、增加免疫力)、白術(健脾利水, 能改善腹瀉狀況)、茯苓(利水滲濕, 還能除水腫、強化免疫機能)。

針灸小叮嚀

廖麗蘭表示, 針灸減重也是根據體質選位元配穴, 以促進代謝率, 進而達到減重之效。 虛寒性過敏體質, 一般會選擇補氣促進代謝的足三裡、氣海、關元, 當然在針灸的過程中, 醫師也會針對較胖的部份, 給予局部針灸, 雕塑身材。

建議藥方:益氣消脂茶

材料:黃芪5錢、白術3錢、茯苓5錢、紅棗3粒、生薑3片。

作法:藥材洗淨, 放入1200cc開水大火煮開, 小火煮約20分鐘,

溫服。

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消腫。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