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減肥術亦稱脂肪抽吸術,
是利用類似子宮刮匙樣的器械,
通過皮膚小切口伸入皮下脂肪層,
將脂肪刮碎再利用負壓的吸力,
通過導管將脂肪碎塊吸出,
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此法只能將皮下脂肪吸出來,
且限於某一局部的皮下脂肪,
故對全身體重的減輕作用不大,
但對改善某一局部的外形有顯著效果。
故此法僅適用於因單純性肥胖所致的某一部位的隆起,
且皮膚彈性要好,
抽吸脂肪後局部皮膚有很好的回縮彈力,
才可能獲滿意的效果,
故吸脂減肥術適用於體態整形。
吸脂減肥術的理論依據是人體的脂肪細胞在生長發育階段,
隨身體的增長而增多,
到生長至成年之後細胞的數量則保持恒定。
成年後發生的肥胖,
脂肪數目不增加,
只是細胞體積增大。
生長發育階段發生的肥胖,
脂肪細胞不但有體積增大,
而且有數目的增加,
但當體重減輕時,
則只有脂肪細胞體積的減小。
因此,
非手術減肥之全身體重減輕,
身體某些脂肪堆積的部位,
與全身體態相比仍顯得臃腫隆起,
惟有用手術方法才能去掉堆積的脂肪。
脂肪抽吸術的發展,
至今已有20餘年的歷史,
它的出現開創了人體去脂美容的新紀元。
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
人們為減少抽脂術的危險性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是改進手術吸管的吸頭,
將銳性吸頭改為鈍性吸頭。
銳性吸頭對組織的切割力強,
常嚴重地破壞脂肪層內的血管束和纖維隔,
術後易產生血腫、皮膚壞死等術後併發症;而鈍性吸頭對組織的損傷小,
切割力弱,
能較好地保留脂肪層內的血管束和纖維隔。
其次是將原先的“幹性抽吸法”改為“濕性抽吸法”。
“幹性抽吸法”是指將該吸管直接插入脂肪組織中進行抽吸,
這種抽吸方法較難吸出脂肪組織,
同時易導致組織液的丟失和明顯的出血,
現在已很少採用。
而“濕性抽吸法”是指在脂肪抽吸之前,
先在抽脂區注射大量的含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
使抽脂區的脂肪細胞得以膨脹,
所以也稱為“膨脹法”。
這樣可以使脂肪組織容易被吸出,
同時也使抽脂區的血管收縮,
減少術區出血。
由於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
使手術後病人術區疼痛減輕,
能儘早下床活動,
可以減少術後一些併發症的發生。
超聲波乳化脂肪抽吸是脂肪抽吸術的第三次革命性的成果,
是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技術,
它是通過超聲波將膨脹的脂肪細胞擊碎,
使之成為乳化狀態後,
在低負壓的情況下,
將乳化的脂肪吸出。
抽吸器械由三部分組成:刮吸頭,
在負壓作用下,
刮碎的脂肪組織經此孔被吸除。
導管,
應為透明的硬質矽膠管或塑膠管,
可以隨時觀察吸出物的顏色和狀態。
負壓吸引機,
一般要求吸引器的負壓能達到或接近1個大氣壓即可。
吸脂減肥術選擇合適的病例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選擇病例時要注意患者的全身、局部狀況和精神狀態。
該手術沒有絕對的禁忌症,
但對全身的健康狀況和心、肺、肝、腎的功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特別對預計抽吸量較大者更應注意。
對治療抱不切實際要求者,
術前要端正其認識。
吸脂減肥術的最佳適應症是全身肥胖不很顯著,
僅局限於某一部位的脂肪堆積。
若皮膚彈性好且無鬆弛者,
則治療效果更好。
如局限性脂肪堆積伴皮膚鬆弛,
除吸脂外尚需同時切除鬆弛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