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者減肥時可能會出現體重不變或者反彈現象,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基礎代謝量發生了變化。
人們一天所消耗的能量分為基礎代謝量和運動代謝量,
運動代謝量是指我們在活動時所消耗的能量,
基礎代謝量是指為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最低能量,
即我們在睡覺時要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
利用能量的器官主要是大腦、心臟及內臟器官等。
普通女性一天所需的最低熱量平均為1200千卡, 這樣估算的依據就是基礎代謝量。
假設具有1200千卡基礎代謝量的女性某天攝取了1200千卡的熱量, 但是什麼都不做, 一天到晚只睡覺, 即使如此, 這位女性的體重也不會增加。 其原因為1200幹卡的熱量是維持身體必需的熱盤。 那麼, 是不是所有的女性們只吃1200千卡的食物而不運動就可以了呢?
基礎代謝量因人而異, 特別是隨著性別、年齡、飲食習慣及活動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那麼基礎代謝量和肥胖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相關基礎代謝量研究的結果顯示, 基礎代謝量中消耗熱量最多的部位是肌肉, 大約能消耗全部的38%, 其次是肝臟, 大約消耗12.4%, 再來按照胃7.6% 、腎臟6.3%的順序排列。
然而基礎代謝量也會隨狀況不同發生變化。 而在變動較大時, 身體就不能充分地攝取營養了, 當今社會的人們在減肥的同時, 也經歷著基礎代謝量的變化。
幾天前, 以四位元女性為對象, 測量了她們在進入節食前後的基礎代謝量, 結果顯示, 節食後她們的基礎代謝量減少了10%- 20% 。 實際上, 雖然這只是個研究事例,
節食或單一飲食等都是通過屬性類減肥方法降低體重, 這些人往往會遭遇到下面的問題。
第一, 出現體重恢復到原來狀態的反彈現象。
第二, 由下體力虛弱、體重慢慢變得較難減輕了。
極端性地減少熱量使得體內的肌肉量明顯降低, 而熱量的減少導致體內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極端性地降低, 攝取的營養元素存留在體內。 這種情況會在飲食不規則的人們身上體現出來。
例如:一位家庭主婦, 早餐喝一杯牛奶, 午餐是一塊麵包和一杯咖啡, 晚餐和普通家庭差不多, 即使這樣吃還是變胖, 由此她感到非常委屈。 通過這位家庭主婦的飲食日記我們可以瞭解到, 前一天的晚飯到第二天的午飯大約有18個小時的間隔, 在這段時間內除了一杯牛奶幾乎沒有攝取其他的食物。 這樣繼續下去的語, 身體會危機四伏並進人緊急狀態。 在應對饑餓危機時, 身體機制會自發地最大限度地抑制熱量的消耗,
單純地依靠降低熱量的攝取量來調節體重的減肥方法不光會減少脂肪, 就連肌肉也會跟著減少。 比如說, 減少5公斤體重的話, 其中可能有2-3公斤是脂肪, 剩下的2-3公斤就是肌肉了。 肌肉量變少的話, 相當於失去了基礎代謝能量耗能最大的部位。
基礎代謝量高的人不容易變胖, 而代謝狀態越穩定就越能夠維持健康。 所以, 真心想要減肥的話, 當務之急是提高基礎代謝量, 但是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做到的,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慢慢地逐漸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