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逝著名演員“肥姐”沈殿霞生前先後接受了膽道手術和部分肝切除手術後, 又緊急轉入某醫院, 病情反反復複。 不少市民非常詫異:為什麼膽手術和肝手術都得進行?為此,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醫院院長王捷教授解釋:肝膽相照, 切肝是為護膽。
“肥姐”特徵符合“膽道”病高發因素
王捷教授解釋, “肥姐”很多的身體特徵都與膽石病患者的病症十分相似。 她的身材、年齡等都讓其排在高危之列。 王教授介紹, 膽石病是膽道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 多發於40歲以上、生子女多的肥胖婦女, 其中, 有糖尿病史並具有以上特徵的女性更是高發人群,
“肥姐”先後進行的膽、肝兩項手術讓市民覺得蹊蹺, 王教授表示, 這是由於大眾對“肥姐”的病情不瞭解, 因而並不能確切解釋為何她先後接受了膽道手術和部分肝切除手術後卻還要進深切治療部(ICU)繼續治療。 但在臨床中也出現過部分病人在進行腹腔鏡取膽結石手術以後, 由於殘留結石, 而導致膽管糜爛、出血, 而需要再次進行部分肝切除手術, 而手術後又由於身體狀況不佳, 發生局部炎症而進入ICU的情況。 由於肝臟和膽管系統在生理結構上關係密切, 兩器官結合治療在醫學上來說並不少見。
肥胖中年婦女是膽石病的高發人群
“肥姐”留給觀眾最深的印象是“肥胖”,
經研究發現, 在正常人膽汁中膽固醇保持溶解狀態, 就不容易形成結石。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使這種平衡遭到破壞, 膽固醇增多或膽鹽、卵磷脂減少, 膽固醇就會在膽汁中漸漸結成團塊, 形成膽固醇結石。 此外, 糖尿病容易伴發神經病變, 使膽囊運動功能障礙, 膽囊大而鬆弛空虛, 也為膽結石的形成提供了空間。
“肝膽相照”, 治“膽”切“肝”為保“膽”
王捷教授介紹, 肝和膽在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存在著互相依存、相互協調的關係,
王教授表示,
今醫學發現早期進行肝膽管結石肝切除手術的遠期優良率可達90%以上。
膽色素結石的成因
據王教授介紹, 我國的原發性膽管內色素結石約占膽石病例的50%。 膽色素結石即膽紅素鈣為主要成分的結石, 其形成與膽道感染和膽道蛔蟲有密切關係。 肝臟排泄的膽紅素稱為結合型膽紅素, 又名水溶性膽紅素, 與膽汁溶為一體。 當膽道感染或膽道蛔蟲症時,
“另外, 膽道系統先天性異常, 膽管系統的解剖學變異所導致的膽汁流障礙, 均易在該部發生膽結石。 值得注意的是, 長期的營養不良可影響膽道的正常防衛能力, 營養不良狀態在膽色素結石的病人中是常見的。 ”
糖尿病患者急性炎症發作死亡率高
如果沒有患病, 只要在平時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 儘量遠離致病的因素,亦可遠離疾病的困擾:
糖尿病膽結石病人必須注意,由於糖尿病一旦併發急性炎症,容易在短時間內演變成危重狀況,且進行急診手術時死亡率高達22%,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也很高(51%),所以糖尿病合併膽石病者,無論有無症狀,均應儘早擇期接受腹腔鏡或手術治療,以防止發生上述險情。
王教授建議,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飲食結構。根據國內外資料表明,在經濟收入較低、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和脂肪的人口中,以膽色素結石為主的膽管結石發病率高,而富裕的城鎮居民,以及經濟發達國家人口中,飲食中蛋白和脂肪較多,以膽固醇為主的膽囊結石發病率高。因而食物要葷素搭配,食入蛋白和脂肪要適中,增加食物中纖維成分,粗細糧搭配,不吃或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提倡適當吃植物油,以利膽囊收縮和排空。
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治療,定期到醫院複查和檢查血糖,控制病情的發展;“肥胖”的患者要制定適度的運動計畫,定期定量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進食的數量和次數,力爭降低體重。
儘量遠離致病的因素,亦可遠離疾病的困擾:糖尿病膽結石病人必須注意,由於糖尿病一旦併發急性炎症,容易在短時間內演變成危重狀況,且進行急診手術時死亡率高達22%,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也很高(51%),所以糖尿病合併膽石病者,無論有無症狀,均應儘早擇期接受腹腔鏡或手術治療,以防止發生上述險情。
王教授建議,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飲食結構。根據國內外資料表明,在經濟收入較低、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和脂肪的人口中,以膽色素結石為主的膽管結石發病率高,而富裕的城鎮居民,以及經濟發達國家人口中,飲食中蛋白和脂肪較多,以膽固醇為主的膽囊結石發病率高。因而食物要葷素搭配,食入蛋白和脂肪要適中,增加食物中纖維成分,粗細糧搭配,不吃或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提倡適當吃植物油,以利膽囊收縮和排空。
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治療,定期到醫院複查和檢查血糖,控制病情的發展;“肥胖”的患者要制定適度的運動計畫,定期定量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進食的數量和次數,力爭降低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