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肥胖主要是因為攝入熱量多於消耗熱量, 懶得運動的人就想著通過減少熱量攝入來減肥。 而鑒於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最主要的營養素來源, 人們便提出了“低碳飲食”的減肥方法。 “低碳飲食”的概念最早是阿特金斯醫生在1972年撰寫的《阿特金斯醫生的新飲食革命》提出的, 具體是指注重嚴格地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 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 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 增加蛋白質攝入能夠控制熱量攝入, 促進肌肉增長, 提高基礎代謝率, 進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飲食“低碳”是不是真的能減肥呢?
控制住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也就扼住了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供能的最主要營養素, 大大削減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造成身體供能不足, 人容易感覺疲憊。 碳水化合物經過分解之後的“糖分”是維持大腦運轉的唯一營養素,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會影響大腦運作, 導致記憶力下降, 甚至給肝臟造成負擔。 再者, 缺乏能量, 身體代謝能力不足, 影響熱量消耗, 你就更難瘦下來了。
飲食不“低碳”一樣能瘦
我國的飲食以穀物為主。 穀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主要食物來源, 但是穀物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吃進去不易被消化, 飽腹感強, 能夠減少人們對其他食物的進食, 有利於控制攝入熱量。 要想通過飲食減肥, 不一定就得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只要在合理範圍內, 不“低碳”一樣能夠減肥。 那要怎麼做呢?
1.主食要粗細搭配
我們常吃的精米白麵經過精細加工後會缺失部分營養, 其中纖維素大大減少。 而相比細糧, 粗糧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 飽腹感強, 還能排毒。 因此, 減肥飲食要注重粗細搭配。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要進食50g~100g的粗糧。
水果和蔬菜的熱量低, 纖維素豐富, 是減肥的一把好手。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 每天要攝入200g~400g的水果, 300g~500g蔬菜。
3.放慢進食速度
咀嚼除了有活化大腦的效果以外, 還能刺激神經中樞產生飽腹感。 吃飯時多咀嚼, 即使少吃也能有飽腹感。 因此, 進食時不要狼吞虎嚥, 放慢進食速度, 一口一口吃, 每一口咀嚼20次以上。
4.堅持運動
減肥離不開“管住嘴”“邁開腿”,飲食結合運動減肥才是黃道。在控制飲食攝入熱量的同時,要堅持每天運動。每次進行有氧運動堅持30分鐘以上,並且要結合一定的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基礎代謝。
4.堅持運動
減肥離不開“管住嘴”“邁開腿”,飲食結合運動減肥才是黃道。在控制飲食攝入熱量的同時,要堅持每天運動。每次進行有氧運動堅持30分鐘以上,並且要結合一定的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基礎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