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健身

民族舞基本功圖片 三大基礎訓練詳解

民族舞是一個民族的標誌物, 是一個國家的靈魂。 它需要藝術家進行高度的再創造, 從民間來最後又回到民間去, 那麼如何跳好民族舞?本期專題為大家講解學跳民族舞的基本功。

學習民族舞蹈基本功
外在條件是指人的基本條件, 包括身高、體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質條件和要從事舞蹈專業動作學習的基礎條件 軟開度 這一先天或後天素質條件;內在條件是指單純從外表、外形看不出來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 具體包括:肢體形態的協調能力、動作理解與控制能力和基礎的彈跳能力。 前者是對專業門面的一種要求;而後者是對從事舞蹈專業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必備的條件。
一.先天條件
[測試目的]選拔具有良好身體外形條件的考生, 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師資教育形象。
[測試內容]身高、體重、比例、外形。
(1)身高:一般在1.60米以上(允許向下浮動1~2釐米),
如有特殊條件應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體重:應低於或接近與身高相符的標準體重, 以保證具有良好的身體條件。
(3)比例:要求頭、頸、肩及上下肢的比例要協調, 不低於標準身體比例要求。
(4)外形:要求五官端正, 氣質較好。 這是從事教育專業所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
二.軟開度
(1)前腿
[測試目的]考查考生的前腿部韌帶開合和柔韌程度。
[測試內容]前腿的搬、控、踢。
[訓練方法]壓腿、踢腿。
[訓練步驟]
壓腿, 其一:地面訓練:此方法便於基礎較差的同學進行前腿的韌帶訓練。 由於此訓練方法的特性所致, 使訓練方法簡便而且規範, 是行之有效的基礎訓練方法。
姿態:
A 坐臥在地面上、雙腿伸直併攏、膝關節下壓、腳背繃緊外旋, 要求繃腳壓前腿,
主要是針對前腿韌帶、大腿外側肌肉的訓練。 首先按照規定的姿態做好準備動作。 腳背繃緊, 腳後跟併攏大腳趾外旋, 向下繃緊。 用手抓住兩隻腳的腳心位置, 手背相對。 靠上半身的上下運動拉伸前腿韌帶。 每十次為一組, 用上半身去貼服前腿, 拉控韌帶一次。
B坐臥在地面上, 雙腿伸直併攏, 膝關節下壓, 勾腳, 腳跟離開地面, 要求勾腳壓前腿, 主要是針對前腿韌帶中間區域的肌肉訓練。
按照規定的姿態, 做好準備。 雙腳先併攏, 然後從腳後跟開始努力上抬, 勾腳離開地面, 同時腳掌、腳趾部位也要勾足。
民族舞蹈基本功訓練: 劈叉
[測試目的]快速全面地考查學生腿部肌肉的軟開度情況。
[測試內容]豎叉, 橫叉。
[訓練方法]因前部分裡所涉及到的腿部訓練均為其訓練做準備,
所以可參考, 腿部訓練提示。
[測試標準] 豎叉:上身保持直立的情況下, 靠腳背的控制, 拉開腿部韌帶, 下豎叉, (腳背朝外)180度為准。
橫叉:手可以撐地, 但下叉時保持腳面向上;有一定的控制力, 160度為低標準。
例如:阿拉貝斯(迎風展翅)四個方向, 或從古典舞的手位、腳位的配合上來訓練。
[測試標準]要有完全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動作伸展性。

注:這是舞者必備的首要條件。

2動作的控制能力
[測試目的]考查學生肢體的穩定性, 這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
[測試標準]在單腿情況下完成腿部的控制。
3彈跳能力
[測試目的]考查學生, 腳背及腿部的彈力及韌性。
[測試標準]起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 落地要輕巧穩健。
注:因為能力的訓練比較抽象, 所以在此僅做大概的提示, 能力可以在技術技巧動作裡面完整、充分的體現出來。
把杆訓練。 此訓練通用於各種程度的學生;有利於正確地調整前腿訓練的姿態, 增加姿勢的美感。 此訓練具有一定規範的要求, 是常用的訓練方法。 姿態:以單手扶把壓前腿為主,指身體直立的情況下,與把杆構成一定的角度,被壓腿斜搭在把杆上的動作。亦分為繃腳和勾腳兩種形式。
A繃腳:
面向把杆,身體與把杆大約成60度,身體保持正直。
靠近把杆的內側,手輕輕搭在把杆上,腳下成一位站好。
外側腿搭在把杆上,腳背、大腿內側肌向外翻,繃腳外旋。
主力腳和胯都保持不動,使被壓腿與胯部成90度。
外側手成三位手型,靠上身的上下運動拉伸前腿韌帶。
B勾腳:
前兩項與繃腳訓練步驟相同。
外側腿搭在把杆上,變成勾腳位。
外側手握住被壓腿的前腳掌向裡拉伸。

[重點難點]胯部與被壓腿的角度的控制。是訓練的關鍵,針對一些同學練功方法不規範所導致的前、旁不分的情況,應重點調整和規範。

[常見問題]主力腳的方位容易出現角度不夠和上半身容易出現背部彎曲的情況。要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就要先擺好要求的角度及姿態,按照運動的路線循序漸進進行練習,不應追求表面上的效果。比如:片面強調頭與腿的距離,而沒有達到實質訓練效果。所以,剛開始練習時,必須要保持背部直立和發力的有序性。從而更有利於規範和調整前腿韌帶和肌肉的練習。
脫把訓練:此方法適用於基礎較好或想增加訓練強度的同學進行前腿訓練。更有利於前腿韌帶以及肌肉的延長性拉伸。
姿態:
A地面上的高墊壓腿,一條腿貼地面,另外一條腿搭在墊高物上,腿張開成直線。
先把後側腿蜷曲,前腿開胯伸直,搭在大約小腿高度的墊高物上(墊高物的高度因人而異)。
再把後腿伸直,前後成直線位置。
雙手亦可撐地或抱膝,靠動力下壓。
B身體面向牆壁或屏障,主力腿站直,另外一隻腿搭牆壁,腿伸直成和牆壁平行的位置走向。
主力腿站直,腳下成一位腳型站立。
把要壓的腿抬起,搭牆壁上,把腿拉直。
上下保持直線方向。
若要增大強度,可以把主力腿向牆壁的反方向掰。
手拉腳心或腳跟的位置,靠身體動力內壓。
[重點難點]控制身體的位置與角度。尚未達到一定水準的同學,最好先不採取這種訓練或是以把杆為屏障做把杆內的高壓腿,或是把杆上的大壓腿來增
加韌帶拉伸強度的訓練。
[常見問題]胯的位置不容易擺放,因為要壓的是前腿,所以胯要儘量和前腿保持90度的關係,才能保證訓練的品質,達到良好的效果。

姿態:以單手扶把壓前腿為主,指身體直立的情況下,與把杆構成一定的角度,被壓腿斜搭在把杆上的動作。亦分為繃腳和勾腳兩種形式。
A繃腳:
面向把杆,身體與把杆大約成60度,身體保持正直。
靠近把杆的內側,手輕輕搭在把杆上,腳下成一位站好。
外側腿搭在把杆上,腳背、大腿內側肌向外翻,繃腳外旋。
主力腳和胯都保持不動,使被壓腿與胯部成90度。
外側手成三位手型,靠上身的上下運動拉伸前腿韌帶。
B勾腳:
前兩項與繃腳訓練步驟相同。
外側腿搭在把杆上,變成勾腳位。
外側手握住被壓腿的前腳掌向裡拉伸。

[重點難點]胯部與被壓腿的角度的控制。是訓練的關鍵,針對一些同學練功方法不規範所導致的前、旁不分的情況,應重點調整和規範。

[常見問題]主力腳的方位容易出現角度不夠和上半身容易出現背部彎曲的情況。要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就要先擺好要求的角度及姿態,按照運動的路線循序漸進進行練習,不應追求表面上的效果。比如:片面強調頭與腿的距離,而沒有達到實質訓練效果。所以,剛開始練習時,必須要保持背部直立和發力的有序性。從而更有利於規範和調整前腿韌帶和肌肉的練習。
脫把訓練:此方法適用於基礎較好或想增加訓練強度的同學進行前腿訓練。更有利於前腿韌帶以及肌肉的延長性拉伸。
姿態:
A地面上的高墊壓腿,一條腿貼地面,另外一條腿搭在墊高物上,腿張開成直線。
先把後側腿蜷曲,前腿開胯伸直,搭在大約小腿高度的墊高物上(墊高物的高度因人而異)。
再把後腿伸直,前後成直線位置。
雙手亦可撐地或抱膝,靠動力下壓。
B身體面向牆壁或屏障,主力腿站直,另外一隻腿搭牆壁,腿伸直成和牆壁平行的位置走向。
主力腿站直,腳下成一位腳型站立。
把要壓的腿抬起,搭牆壁上,把腿拉直。
上下保持直線方向。
若要增大強度,可以把主力腿向牆壁的反方向掰。
手拉腳心或腳跟的位置,靠身體動力內壓。
[重點難點]控制身體的位置與角度。尚未達到一定水準的同學,最好先不採取這種訓練或是以把杆為屏障做把杆內的高壓腿,或是把杆上的大壓腿來增
加韌帶拉伸強度的訓練。
[常見問題]胯的位置不容易擺放,因為要壓的是前腿,所以胯要儘量和前腿保持90度的關係,才能保證訓練的品質,達到良好的效果。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