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減肥人群

青少年減肥的危害

當前, 許多青少年都很擔心自己的體重, 在女生中控制體重的行為尤其普遍, 不同體型的女生中,體型越胖越想減肥的現象相當明顯,由於社會對女生人才的需求取向和媒體對流行潮流的宣傳報導,導致女生愈來愈過分關注自己的體型,進而為了減肥採取了許多不當的減肥行為, 目前很少有人關注青少年減肥的危害。 所謂不當的減肥行為也稱不良體重控制行為, 是指個體為了避免體重增加而採取的一些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行為, 根據相關衛生標準的定義, 不當的減肥行為包括:飯後催吐、灌腸、吃瀉藥、過度運動、濫用減肥茶、濫用減肥藥、二十四小時內禁食米飯,出現以上任意一種行為,即被認為存在不當的減肥行為。

不當的減肥行為可能使機體陷入潛在的營養失調,甚至會造成神經性厭食、消瘦和貧血等。 近年來,不良體重控制行為種類增多且在中國青少年中有較高的發生率,根據採取的方式不同,不良體重控制行為對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目前, 我國青少年的不當的減肥行為總報告率為9%,女生報告率為12%,明顯高於男生的6% 。 男女生常用的不當的減肥行為方式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女生報告過度運動、24 小時內禁食米飯、喝減肥茶3種行為發生率高於男生;男生飯後催吐的報告率高於女生。
有研究發現, 不當的減肥行為與其他多種健康危害行為之間也存在著並存現象。 有不當的減肥行為的男生和女生的暴食、吸煙、飲酒、重度飲酒、醉酒、網路成癮傾向等的報告率均較高。 有不當的減肥行為者的其他多種健康危害行為之間的並存報告率明顯高於無不當的減肥行為者,提示不當的減肥行為不僅可以與多種健康危害行為同時存在、相互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其他健康危害行為的相互作用。
由此可見,青少年的不當的減肥行為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具有更深層次的心理社會因素,為了預防和控制這類行為的危害, 應該依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從心理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方面採取整合性方法進行干預, 可逐步降低青少年不當的減肥行為的危害,
尤其應針對不同性別加以區別對待,切實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應對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以達到早期預防的良好效果。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