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字我主要談談轉與不轉發球、側上側下發球和直板正手反面發球。 轉與不轉發球威力更大, 也更加適合發搶, 我會重點詳細介紹;直板正手反面發球是直板的特色發球,
可以這樣說, 高手不一定發球好, 但發球好的應該是個高手。 什麼叫發球好, 一個很簡單的標準, 你的對手不論水準高低都經常吃你的發球。 如果你的發球高手一點都不吃,
方法/步驟
1、轉與不轉發球, 側上側下發球都是配套發球。 這兩組發球都要求發球動作極其相似,
2、轉與不轉發球的下旋發球是核心環節, 沒有高品質的下旋, 不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決定下旋發球品質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 那就是摩擦。 一定要學會從球的中下部摩擦直到底部, 除向下發力之外還要向前發力摩擦, 這樣發出的球才夠轉。如果缺乏向前的發力摩擦會有一部分旋轉轉化為側旋,就會影響下旋的品質。一開始可以在臺上練習低拋摩擦,揮拍速度可以很慢,慢慢體會摩擦球的手感;找到摩擦球底部的手感後勤加練習,鞏固手感,熟練後就可以發出比較純正的下旋了。當然發任何球都離不開腰臂腕的協調發力,在腰帶動手臂,前臂帶動手腕的過程中完成身體重心的交換,發球動作一氣呵成。轉與不轉發球時手腕要固定,正好相反,側上側下發球手腕的抖動是關鍵。
3、發好轉與不轉發球有三個關鍵環節。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有一手很轉的下旋。如果你的下旋不夠轉,對付你的轉與不轉發球只要採用拍型稍前傾的方式搓過去就可以輕鬆應付了,沒有一手強烈的下旋球你的不轉球的威力就無法體現出來。只有你的下旋夠轉,逼迫對手只有採取後仰拍型發力搓過來,那麼等你用相同的動作發出不轉球後,你就等著對方接發球直接出界或者直接殺高球吧。第二個關鍵環節是用同樣的動作發出不轉。這裡就很有講究了。我不提倡通過用球拍的不同部位接觸球發出的轉與不轉,比如用球拍前部觸球發出轉,用球拍後部觸球發出不轉,這樣一眼就可以看出,沒有絲毫隱蔽性可言;我也不提倡用摩擦發出轉而用撞擊發出不轉的發球方式,那是允許遮擋發球的時代的轉與不轉發球方式,在無遮擋時代採用這種方式發球也太過明顯了。我採用的是與不轉球完全一樣的動作方式發轉球,唯一不同的是發轉球時擦了一下,輕輕地完成了摩擦球的中下部直到底部。一個擦一個沒擦,細微的差別就在這裡,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這種細微的磨擦厚薄的差異,而你對面的對手憑肉眼是極難分辨出來的(在側面看倒可以稍微看得清楚一些)。第三個關鍵環節是轉球與不轉球的運行速度。有些人看不出你手上動作的差異,卻可以通過球的運行軌跡來判斷。轉球速度往往較不轉球為快。我通過發球時身體重心交換產生的慣性使得轉與不轉球的速度都比較快,這時對方就很難判斷了。難怪經常和我一起打球的老球友們至今還是不能完全判斷出我發的是轉還是不轉。在本校的一次比賽上,我校的一位乒乓球特招生的主打發球就是轉與不轉,我仔細觀察了他的發球,發現他和我採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手法,對手每局都吃了他N個發球,對手水準也是很不錯的,是個乒乓球二級運動員。雖然我的轉與不轉發球的品質比他還要差一些,但我們的手法和實質是完全相同的。
4、直板正手反面發球是一項比較新的發球技術,在乒乓球的發展史上,是自從有了直板橫打以後,才逐漸形成的。我強烈建議業餘直板選手都學會正手反面發球技術,這是直板的特色發球。在比賽中凡是成熟的創新技術,往往會讓對手不知如何應付,無所適從。由於正手發球發出的是右側上和右側下並且旋轉十分強烈,對手一般定會極不適應從而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注意發球時食指一定要發力壓拍,和背後依次疊加的三個手指一起固定拍型,拇指放鬆,自然輔助固定拍型;發球一定要快速有力地摩擦球的中上或中下部,使對方分辨不出旋轉來;注意在觸球的一瞬間,手腕和拍型都是固定的。我發出的都是側上側下,認為直板正手反面發球不適合發出轉與不轉。這種發球的缺點是發完球後要完成拍型反正轉換,並不適合正手發搶,不過倒很適合反手橫拉上手。我的直拍正手反面發球現在發的很好,有側上側下兩種,特點在於奇轉無比,落點刁鑽,只要不是非常熟悉的對手,必吃無疑。特色發球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比賽中不要輕易使用,只在關鍵比分和追趕比分這兩種情形下方可使用。
這樣發出的球才夠轉。如果缺乏向前的發力摩擦會有一部分旋轉轉化為側旋,就會影響下旋的品質。一開始可以在臺上練習低拋摩擦,揮拍速度可以很慢,慢慢體會摩擦球的手感;找到摩擦球底部的手感後勤加練習,鞏固手感,熟練後就可以發出比較純正的下旋了。當然發任何球都離不開腰臂腕的協調發力,在腰帶動手臂,前臂帶動手腕的過程中完成身體重心的交換,發球動作一氣呵成。轉與不轉發球時手腕要固定,正好相反,側上側下發球手腕的抖動是關鍵。
3、發好轉與不轉發球有三個關鍵環節。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有一手很轉的下旋。如果你的下旋不夠轉,對付你的轉與不轉發球只要採用拍型稍前傾的方式搓過去就可以輕鬆應付了,沒有一手強烈的下旋球你的不轉球的威力就無法體現出來。只有你的下旋夠轉,逼迫對手只有採取後仰拍型發力搓過來,那麼等你用相同的動作發出不轉球後,你就等著對方接發球直接出界或者直接殺高球吧。第二個關鍵環節是用同樣的動作發出不轉。這裡就很有講究了。我不提倡通過用球拍的不同部位接觸球發出的轉與不轉,比如用球拍前部觸球發出轉,用球拍後部觸球發出不轉,這樣一眼就可以看出,沒有絲毫隱蔽性可言;我也不提倡用摩擦發出轉而用撞擊發出不轉的發球方式,那是允許遮擋發球的時代的轉與不轉發球方式,在無遮擋時代採用這種方式發球也太過明顯了。我採用的是與不轉球完全一樣的動作方式發轉球,唯一不同的是發轉球時擦了一下,輕輕地完成了摩擦球的中下部直到底部。一個擦一個沒擦,細微的差別就在這裡,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這種細微的磨擦厚薄的差異,而你對面的對手憑肉眼是極難分辨出來的(在側面看倒可以稍微看得清楚一些)。第三個關鍵環節是轉球與不轉球的運行速度。有些人看不出你手上動作的差異,卻可以通過球的運行軌跡來判斷。轉球速度往往較不轉球為快。我通過發球時身體重心交換產生的慣性使得轉與不轉球的速度都比較快,這時對方就很難判斷了。難怪經常和我一起打球的老球友們至今還是不能完全判斷出我發的是轉還是不轉。在本校的一次比賽上,我校的一位乒乓球特招生的主打發球就是轉與不轉,我仔細觀察了他的發球,發現他和我採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手法,對手每局都吃了他N個發球,對手水準也是很不錯的,是個乒乓球二級運動員。雖然我的轉與不轉發球的品質比他還要差一些,但我們的手法和實質是完全相同的。
4、直板正手反面發球是一項比較新的發球技術,在乒乓球的發展史上,是自從有了直板橫打以後,才逐漸形成的。我強烈建議業餘直板選手都學會正手反面發球技術,這是直板的特色發球。在比賽中凡是成熟的創新技術,往往會讓對手不知如何應付,無所適從。由於正手發球發出的是右側上和右側下並且旋轉十分強烈,對手一般定會極不適應從而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注意發球時食指一定要發力壓拍,和背後依次疊加的三個手指一起固定拍型,拇指放鬆,自然輔助固定拍型;發球一定要快速有力地摩擦球的中上或中下部,使對方分辨不出旋轉來;注意在觸球的一瞬間,手腕和拍型都是固定的。我發出的都是側上側下,認為直板正手反面發球不適合發出轉與不轉。這種發球的缺點是發完球後要完成拍型反正轉換,並不適合正手發搶,不過倒很適合反手橫拉上手。我的直拍正手反面發球現在發的很好,有側上側下兩種,特點在於奇轉無比,落點刁鑽,只要不是非常熟悉的對手,必吃無疑。特色發球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比賽中不要輕易使用,只在關鍵比分和追趕比分這兩種情形下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