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beforeout.com/uploads/A/21/A212178164.jpeg)
肥胖症者膽囊炎和膽石症的發病率隨肥胖程度和年齡增加而增加, 與肥胖症患者肝臟和其他組織合成內源性膽固醇增多有關。
正常膽汁中膽鹽加卵磷酯與膽固醇之比為11:1, 若膽固醇比例增加, 則膽固醇將析出結晶和沉澱, 易融和成膽結石。 膽結石對膽囊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而形成膽囊炎。
2.其他
皮膚可有細的淡紅色紋, 分佈在臀外側、大腿上內側、上腹部等處。 皮膚折皺處易磨損發生皮炎和癬。 長期負重可有腰背痛及關節病變。
3.動脈硬化及冠心病
有調查資料顯示,
肥胖症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體重超重、體表面積增大、脂肪組織過多、心臟負荷加重(包括心肌內外脂肪沉積引起的心肌負荷加重)等因素可引起心臟缺血缺氧, 肥胖症者體力活動減少, 冠狀動脈側支迴圈削弱或不足。 以上諸因素均可導致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http://pic.beforeout.com/uploads/D/F2/DF26F86495.jpeg)
肥胖可以引起肝臟的脂肪變性, 導致肝臟腫大。 肥胖病人由於長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 及存在高胰島素血症, 從而使肝臟合成甘油三酯的速率大大超過了將其轉運出肝臟的能力, 或引起極低密度脂蛋白運出甘油三酯發生障礙, 導致甘油三酯在肝內堆積而發生脂肪肝。
5.呼吸功能不全
臨床稱為肥胖一通氣不足綜合征, 也稱低換氣綜合征。 極度肥胖者胸壁和腹壁脂肪過多, 呼吸活動受到限制, 呼吸淺表, 補呼氣量減低而致功能殘氣量降低, 使肺處於接近呼氣位置.由於潮氣量減低,
由於長期缺氧, 可繼發紅細胞增多症, 同時血液粘度增加, 加重了迴圈阻力, 心臟負荷加重, 發生肺動脈高壓, 發展成慢性肺心病。
6.糖尿病
肥胖症與糖尿病關係密切。 我國14省、市3l萬多人的調查表明, 糖尿病在正常人群的發病率為0.26%, 而超重者的發病率為2.82%, 是前者的10倍多。
![](http://pic.beforeout.com/uploads/5/30/530B013269.jpeg)
7.高血壓
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 一項對中、老年的調查顯示, 體質指數小於20者高血壓患病率為7.55%, 體質指數24—26之間者高血壓患病率為20.26%, 當體質指數大於28時,患病率達36.89%。
肥胖症者脂肪組織大量增加,必須增加血容量和心輸出量才能滿足機體需要,長期心臟負荷過重使左心室肥厚,血壓升高。
其次,肥胖者多有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可促進腎遠端小管對鈉的再吸收,使鈉瀦留並引起高血壓。另外,肥胖症者的腎上腺皮質功能活躍,皮質醇轉換率增加,皮質酮和去氧皮質酮羥化增強,可使血壓升高。因此,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
中老年肥胖會引發以上幾種疾病,所以中老年人應提高警惕,注意日常飲食的搭配,科學飲食,做適量的運動,避免脂肪在身體超額堆積。 當體質指數大於28時,患病率達36.89%。
肥胖症者脂肪組織大量增加,必須增加血容量和心輸出量才能滿足機體需要,長期心臟負荷過重使左心室肥厚,血壓升高。
其次,肥胖者多有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可促進腎遠端小管對鈉的再吸收,使鈉瀦留並引起高血壓。另外,肥胖症者的腎上腺皮質功能活躍,皮質醇轉換率增加,皮質酮和去氧皮質酮羥化增強,可使血壓升高。因此,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
中老年肥胖會引發以上幾種疾病,所以中老年人應提高警惕,注意日常飲食的搭配,科學飲食,做適量的運動,避免脂肪在身體超額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