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義大利語:balletto;法語、英語:ballet), 歐洲古典舞蹈, 孕育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並逐漸職業化,
一種舞臺舞蹈形式, 即歐洲古典舞蹈, 通稱芭蕾舞。 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 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
藝術。 19世紀以後, 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足尖鞋用腳趾尖端跳舞, 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
舞劇, 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 綜合音樂、默劇、舞臺美術、文學於一體, 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 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
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 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 逐漸地, 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 儘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
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 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 也沒有情節, 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 或使兩者相結合, 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 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 這些也稱為芭蕾。歷史編輯
起源
“芭蕾”起源于義大利, 興盛於法國, “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
芭蕾的歷史, 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歐洲文藝復興鼎盛時代的意年大宮廷, 及法國南部的貝根弟處所的宮廷裡。 每當成婚喜慶, 接見外國元首,
芭蕾成長史上第一部鬥勁完整的芭蕾舞劇——《皇后喜劇芭蕾》上演於1581年, 當洛蕾娜(Lorraine)的瑪格麗特蜜斯和凡爾賽(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 這場芭蕾舞的音樂曲譜迄今仍保留, 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樂。
興盛
芭蕾至路易十四皇朝(1643—1715)時代而臻極盛, 路易十四本人是一位卓絕的舞蹈家, 且喜愛芭蕾表演。 1661年, 路易十四創立了歷史上第一所舞蹈黌舍——法國皇家舞蹈學院, 專門教授舞藝。 這所黌舍此刻屬於巴黎歌劇院。 而沿用至今的四肢行為的五個位置和一些美妙的芭蕾舞姿則是1700年在這裡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