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瘦身塑形

瘦身產品大多不靠譜 一昧求瘦反有危害

“有效”往往經不起推敲, 大多存在效果被放大、副作用被隱瞞的情況。 其實, 減肥產品火爆的背後, 還存在監管漏洞, 對減肥的盲目跟風和錯誤認識等問題。

市場混亂——

許多減肥產品沒有批號或者盜用批號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左旋肉堿以及植物成分等減肥成分, 本身就是藥食同源的東西, 所以在批准上很難界定。 正是由於減肥產品成分的身份特殊, 游離在食品和保健食品, 抑或是化妝品或健身器械之間, 導致市場相對混亂。

而另一方面, 根據《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 作為保健品的減肥產品, 其廣告中不得含有表示產品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 也不得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無依賴”等承諾。 然而現實中, “立即見效”“一個月瘦多少斤”“絕無副作用”等口號幾乎在所有減肥產品廣告中醒目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 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網站上,

保健食品的功能範圍介紹中, 第15條功能就是“減肥”。 專家表示, 肥胖的概念很廣, 有單純性肥胖, 還有內分泌紊亂或代謝障礙引起的繼發性肥胖, 把“減肥”列入保健食品功能, 很容易給人造成保健品能治療肥胖的誤會。

減肥不等於出汗、減體重, 減肥主要是減脂肪

在很多人印象中, 減肥就是把體重減輕。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梅研究員表示, 減肥過程中過度關注體重其實是認識有誤區。

肥胖對健康構成危害, 主要是指脂肪超標有害, 而不是指所有體成分都對健康有害。 體成分包括脂肪、骨骼、肌肉等, 只有脂肪超標, 積累到身體各個部位, 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減肥主要是指減掉多餘的脂肪。

有些人通過節食或服用減肥產品減肥, 體重是降下來了, 不過肌肉等也跟著脂肪一塊下降, 這並不是科學減肥。 還有人認為出汗就是減肥, 這也是誤區。 人體是需要水分的, 過度脫水會影響代謝, 短時間大運動量消耗,

似乎是體重下降了, 但運動後需要喝水, 又重新補充回來了。

要科學減肥, 還是要從吃和動上做文章, 即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 邁開腿不只是走走, 但也不是要高強度大運動量, 而是提倡長時間的中小強度運動。 一般建議每天有氧運動45分鐘至1個小時, 慢跑、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做有氧運動的時候, 配合做一些力量訓練, 如借助器械鍛煉, 可起到塑形作用, 還可增加肌肉體積。 肌肉含量高的人基礎代謝率也比肌肉含量少的人高。 形象地說, 就是肌肉含量高的人, 坐著也比那些肌肉含量少的人更能消耗熱量。

在飲食上有所控制, 也不只是控制餐數。 不正常進餐, 容易造成血糖低, 且控餐後再突然進食, 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胰島素分泌反倒使更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 不利減肥。 在飲食上, 減肥人群可以三餐正常進食, 只是每頓吃七分飽, 少吃油炸和甜食, 多吃魚肉雞肉等優質蛋白, 多吃蔬菜水果。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