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為了使身材更好, 她們採用節食、藥物或大運動量等激進的方法。 雖然體重暫時減輕了, 但很快又會反彈, 更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以節食為例, 節食往往會導致體內營養攝取不足, 從而引發人體肌肉品質以及數量的下降, 最終使得基礎代謝降低, 這樣一旦攝入和減肥前相同的熱量, 由於人體代謝能力已經降低, 所以脂肪更容易被堆積起來, 甚至比以前更胖, 也就是常說的“體重反彈”現象。
其實, 減肥應以減少身體脂肪為目標, 必須從減少脂肪聚集、增加肌肉量和提高基礎代謝能力這方面綜合努力。
35歲以後, 人體基礎代謝開始下降, 即使吃同樣東西, 人也比以往更易發胖, 極易出現小肚腩, “發福”現象也很平常。 女性不要只在乎肥胖帶來的外在煩惱,
35歲以上女性在減肥 時, 更應從健康角度考慮。 應在科學、適度減脂的同時, 適當增加一些肌肉量,
不得不知的秘密——判定及影響肥胖的各項相關指數
判定指數:
1、BMI
BMI, 英文Body Mass Index的縮寫, 也被稱為體重指數、體格指數、體質指數、身體品質指數等, 是用體重與身高的比例來評估肥胖程度的指數, 計算方法是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BMI = 體重kg ÷ (身高m × 身高m )
理想體重kg = 22 × 身高m × 身高m
而BMI超過“25”即屬於肥胖。 根據BMI, 肥胖被分為不同的程度。
2、身體脂肪率
近年來出現了一個新名詞, 就是“隱形肥胖”, 是指雖然符合BMI標準, 但實際上身體脂肪較多的一種類型的肥胖。 因為這種從體型或體重上很難辨別為肥胖, 被稱為“隱形肥胖”。
這種肥胖無法通過BMI來進行判斷, 所以直接導致肥胖的身體脂肪率也成為一個判斷肥胖的重要標準。 身體脂肪率顧名思義, 就是人體內的脂肪量在體重中所占的比率。
整個人體結構中的脂肪含量, 女性為20-30%, 男性為10-20%, 餘下的50-60%是水分, 最後就是組成肌肉骨骼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糖份。
身體脂肪率% = 身體脂肪的品質kg ÷ 體重kg ×100
影響指數:
1、基礎代謝
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體溫、呼吸、心臟等生命活動所必須的能量消耗, 人體即使在24小時內一動不動的情況下, 也要消耗如此多的能量。 人體能量消耗的大致情況是, 基礎代謝占6-7成, 是主要的能量消耗。 當一天的進食量超過“基礎代謝+日常代謝+進食產熱效應”時,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在體內。
基礎代謝量會在20歲左右逐漸達到高峰,隨後將會逐漸降低。也就是說,雖然年齡在不斷增長,但如果攝入的食物和熱量與年輕時一樣,那就必然會導致無法消耗的多餘熱量轉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從而導致肥胖。
2、肌肉率
肌肉率,又稱為骨骼肌率,是指肌肉重量在體重中所占的比例。
肌肉承擔著人體代謝的主要功能,肌肉越多,基礎代謝也就越大,自然就不會肥胖。
3、身體年齡
身體年齡是以基礎代謝為基礎,綜合體重、身體脂肪率、肌肉率等數值,換算所得出的數值。所以身體年齡是一個高於或低於實際年齡的綜合判斷身體狀況的標準。換言之就是一個綜合判定身體狀況的標準。
當一天的進食量超過“基礎代謝+日常代謝+進食產熱效應”時,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在體內。基礎代謝量會在20歲左右逐漸達到高峰,隨後將會逐漸降低。也就是說,雖然年齡在不斷增長,但如果攝入的食物和熱量與年輕時一樣,那就必然會導致無法消耗的多餘熱量轉變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從而導致肥胖。
2、肌肉率
肌肉率,又稱為骨骼肌率,是指肌肉重量在體重中所占的比例。
肌肉承擔著人體代謝的主要功能,肌肉越多,基礎代謝也就越大,自然就不會肥胖。
3、身體年齡
身體年齡是以基礎代謝為基礎,綜合體重、身體脂肪率、肌肉率等數值,換算所得出的數值。所以身體年齡是一個高於或低於實際年齡的綜合判斷身體狀況的標準。換言之就是一個綜合判定身體狀況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