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 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一支奇葩, 由於其簡便易行, 見效快無副作用, 在歷史上流傳甚為久遠。 早在唐代, 人們就用苧麻刮治痧病。
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
不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環,
增加血液、淋巴液及體液的流量,
使皮膚中的細胞得到充分的營養和氧氣,
加速細胞的新陳代謝,
促進衰老細胞的脫落,
維護纖維的彈性狀態,
激發人體“潛能”,
使大腦資訊回饋而重新分配全身能量,
起到了排毒養顏,
舒緩皺紋,
行氣消斑,
保健養顏的功效。
“痧”是經絡中正氣與邪氣作鬥爭的代謝的產物。
刮痧可使局部汗孔開泄,
促進邪氣外排,
改善微循環,
清潔經脈,
消除隱患;同時又可以疏通經絡,
宣通氣血,
振奮陽氣,
補氧祛瘀,
調理臟腑,
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改變組織的缺氧狀態,
加強人體新陳代謝,
促進細胞的再生活化的作用。
方法步驟
1、均勻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輕按面部穴位, 由下往上:承漿、兩地倉、兩迎香、巨髎、顴髎、兩鼻通、睛明、印堂、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球後、承泣、四白、太陽。
3、用刮痧板點按面部穴位:印堂、髮際、攢竹、髮際、魚腰、髮際、絲竹空、髮際、太陽、醫肉、聽會、聽宮、耳門。
4、開始刮痧, 刮痧路線起止點及順序如下:
1) 承漿——聽會 2) 地倉——聽會 3) 人中——聽會 4) 迎香——聽會 5) 鼻通——耳門 6) 晴明——耳門 7) 攢竹以下——太陽穴 8) 額頭分三段——太陽穴
6、按4所述刮痧路線, 再由額頭刮至下頜, 即由8線至1線。 提拉左邊臉頰, 提拉右邊臉頰。
7、用刮痧板輕輕按撫全臉。
8、頸部路線:由神經沿著淋巴走向, 從耳後至鎖骨輕刮, 向下排頸部淋巴液。
臉部刮痧時需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柔, 手持魚形刮痧板沿經絡輕盈刮拭, 不可用力過猛。
面部刮痧專用工具:
根據人體面部生理結構設計的面部專用刮痧板。
長約12釐米,
最寬約3.5釐米,
最厚約0.3釐米。
牛角精製而成,
外型似魚,
符合人體面部的骨骼結構,
便於刮拭及疏通經絡。
魚形刮痧板常用兩隻,
左右手各一隻配合使用。
面部刮痧手法
1、點:用魚形刮痧板的魚吻部或魚尾部在穴位上輕輕用力向下點壓。
2、扭:用魚形刮痧板的魚吻部進行螺旋式點扭穴位,
順向或反向扭動。
3、刮:用魚形刮痧板魚腹的頭部棱面,
沿經絡輕盈刮拭。
4、點叩:用魚形刮痧板的尾部點叩面部的七條經絡線。
5、按:用魚形刮痧板頭部的平面在穴位用力緩緩向下按壓。
6、揉:用魚形刮痧板頭部平面在穴位或經絡上,
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
7、托:用魚形刮痧板的頭部的平面,用力向上提托肌肉。
8、放氣:用魚型刮痧板頭部的平面,按揉後拖至同一條經絡線上的下一個穴位上松板放氣。
9、摩遊:用魚形刮痧板的魚腹棱面在穴位或經絡進行輕、柔、慢的遊遊弋滑動
7、托:用魚形刮痧板的頭部的平面,用力向上提托肌肉。
8、放氣:用魚型刮痧板頭部的平面,按揉後拖至同一條經絡線上的下一個穴位上松板放氣。
9、摩遊:用魚形刮痧板的魚腹棱面在穴位或經絡進行輕、柔、慢的遊遊弋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