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身體護理

瞭解足弓組成部分 主要功能及三道防線詳解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蹠骨的拱形砌合, 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 可分為縱弓及橫弓,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蹠骨小頭, 向後傳向跟骨, 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
組成部分
足弓可分為縱弓及橫弓。
足縱弓
又分為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兩部。
內側縱弓
在足的內側緣, 由跟骨、距骨、舟骨、3塊楔骨和內側第1~3蹠骨構成, 弓背的最高點為距骨頭。 于直立姿勢時, 在前後兩個支點。 前支點為第1~3蹠骨小頭, 後支點為跟骨結節。 此弓由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踇長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蹠長韌帶及跟舟蹠側韌帶等結構維持, 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蹠側韌帶, 此韌帶起著弓弦的作用。 此弓曲度大, 彈性強, 適於跳躍並能緩衝震盪。
外側縱弓
在足的外側緣, 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構成,
骰骨為弓的最高點。 前、後支點分別為第4、5蹠骨小頭和跟結節的蹠面。 維持此弓的結構有腓骨長肌腱、小趾側的肌群、蹠長韌帶及跟骰蹠側韌帶等。 弓弦是跟骰蹠側韌帶。 此弓曲度小, 彈性弱, 主要與直立負重姿勢的維持有關。
橫弓
由各蹠骨的後部及跗骨的前部構成, 以第2楔骨最高。 維持此弓除韌帶外, 還有腓骨長肌及拇收肌的橫頭等。
主要功能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蹠骨小頭, 向後傳向跟骨, 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 當身體跳躍或從高處落下著地時, 足弓彈性起著重要的緩衝震盪的作用。 在行走, 尤其是長途跋涉時, 足弓的彈性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間的節奏有著緩衝作用,
同時還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等作用。 足弓的維持一是楔形骨保證了拱形的砌合, 二是韌帶的彈性和肌肉收縮, 使肌腱緊張, 後者是維持足弓的能動因素。 如韌帶或肌肉(腱)損傷, 先天性軟組織發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 均可導致足弓塌陷, 形成扁平足。
三道防線
維持足弓的形態, 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狀、韌帶及肌肉的堅強有力。 構成足弓的骨骼與維持它們的韌帶和肌肉之間關係密切, 互有影響。 縱弓尤為重要, 縱弓塌陷, 橫弓隨之消失, 但橫弓塌陷, 縱弓仍可完整無恙。
由許多上寬下窄的特有形狀的骨塊構成的骨弓, 若正常穩固, 一經負重, 便適當的降低, 使重力傳導至韌帶, 待韌帶達到適當緊張時,
足的內、外在肌便開始收縮來協助韌帶維持足弓的結構。 故骨骼構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線, 韌帶是第二道防線, 肌肉是最重要的、最後的第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足骨

足骨連籽骨共有28塊, 除籽骨和距骨外, 都是背寬底窄, 把它們併合起來,
自然形成了弓形結構。 橫弓在足前部的橫切面上, 可見跗骨和五個蹠骨排列成弓形, 蹠骨基底部橫弓較明顯, 蹠骨頭部則變淺。 橫弓的完整全賴縱弓的存在。 內側縱弓的後臂由跟骨和距骨組成, 前臂為第一、二、三楔狀骨和蹠骨, 其頂部是舟骨。 內縱弓的弓高、後臂短、前臂長。 第一蹠骨尚保留有一些進化上的缺點, 它與第二蹠骨的聯繫不夠堅強。 跟骨的載距突與舟骨間無關節面, 其間僅有跟舟韌帶相連接, 距骨頭的下方正壓在此帶上, 因此內側縱弓的耐力較弱。 外側縱弓, 後臂是跟骨, 頂部為骰骨, 前臂為第四、五兩蹠骨。 外縱弓的跟骰關節面闊而平, 站立時可穩固的接觸地面, 第四、五兩蹠骨聯繫堅強, 外縱弓也較低, 這些都是它的優越性。總之足縱弓後臂短,結構簡單,跟骨是內外側縱弓的共同基礎,故跟骨發育大。縱弓前臂長,結構複雜,特別是第一蹠骨保存了進化上的一些缺陷,構成了弱點。故足的外側緣較內側緣堅固。
第二道防線:韌帶
韌帶是保持構成足弓各骨塊間聯繫的重要組織。足背突出,負重少,韌帶薄弱,蹠側負荷大,對足弓的維持也特別重要,故韌帶肥厚堅強。蹠長韌帶連接跟骨和骰骨,蹠短韌帶連接跟骨和蹠骨。跟舟蹠側韌帶亦稱彈力韌帶,起自跟骨載距突,止於舟骨底部,堅強而具有彈性,是防止距骨頭下塌或內傾的重要結構。蹠腱膜自跟骨結節起,向前分成五個腱條,止于屈肌腱鞘和蹠骨頭橫韌帶,維持縱弓,猶如弓弦。踝關節內側三角韌帶的脛跟韌帶連接內踝和跟骨,防止其外翻。

第三道防線:肌肉

肌肉是維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線,亦是最主要的防線。足部肌肉分為內在肌與外在肌二種,前者退化,在人體作用不大,對足弓的維持只起輔助作用。
(1)脛前肌:通過踝關節前內方,止於第一蹠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內側。能使踝關節背伸,邁足時提足向前,也提起足內緣,增高縱弓,足底內翻。
(2)脛後肌,沿彈簧韌帶的底部,止於舟骨結節、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蹠骨基底,但舟骨是其主要止點。脛後肌收縮時,舟骨接近內踝,緊緊的托住距骨頭,加強彈簧韌帶,防止距骨頭下陷內傾,全足繞距骨頭轉為內收、內翻位置。
(3)腓骨長肌:經外踝後外方、骰骨溝至足底,上於第一蹠骨基底和第一楔骨蹠側,與脛前肌平衡合作時,如兩條堅強的懸帶,各自足的內,外側繞過足底,將足弓向上提起。
(4)腓腸肌:其作用使跟骨前端蹠屈,縱弓下降,破壞足弓的結構。故腓腸肌攣縮或短縮者,易患平足症。

這些都是它的優越性。總之足縱弓後臂短,結構簡單,跟骨是內外側縱弓的共同基礎,故跟骨發育大。縱弓前臂長,結構複雜,特別是第一蹠骨保存了進化上的一些缺陷,構成了弱點。故足的外側緣較內側緣堅固。
第二道防線:韌帶
韌帶是保持構成足弓各骨塊間聯繫的重要組織。足背突出,負重少,韌帶薄弱,蹠側負荷大,對足弓的維持也特別重要,故韌帶肥厚堅強。蹠長韌帶連接跟骨和骰骨,蹠短韌帶連接跟骨和蹠骨。跟舟蹠側韌帶亦稱彈力韌帶,起自跟骨載距突,止於舟骨底部,堅強而具有彈性,是防止距骨頭下塌或內傾的重要結構。蹠腱膜自跟骨結節起,向前分成五個腱條,止于屈肌腱鞘和蹠骨頭橫韌帶,維持縱弓,猶如弓弦。踝關節內側三角韌帶的脛跟韌帶連接內踝和跟骨,防止其外翻。

第三道防線:肌肉

肌肉是維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線,亦是最主要的防線。足部肌肉分為內在肌與外在肌二種,前者退化,在人體作用不大,對足弓的維持只起輔助作用。
(1)脛前肌:通過踝關節前內方,止於第一蹠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內側。能使踝關節背伸,邁足時提足向前,也提起足內緣,增高縱弓,足底內翻。
(2)脛後肌,沿彈簧韌帶的底部,止於舟骨結節、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蹠骨基底,但舟骨是其主要止點。脛後肌收縮時,舟骨接近內踝,緊緊的托住距骨頭,加強彈簧韌帶,防止距骨頭下陷內傾,全足繞距骨頭轉為內收、內翻位置。
(3)腓骨長肌:經外踝後外方、骰骨溝至足底,上於第一蹠骨基底和第一楔骨蹠側,與脛前肌平衡合作時,如兩條堅強的懸帶,各自足的內,外側繞過足底,將足弓向上提起。
(4)腓腸肌:其作用使跟骨前端蹠屈,縱弓下降,破壞足弓的結構。故腓腸肌攣縮或短縮者,易患平足症。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